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安仁赶集“以物换物”昨日恢复举办
昨日上午10∶00,一场别开生面的赶集会在大邑县安仁古镇拉开帷幕。这场赶集新鲜之处在于它不是现金交易,而是恢复了传统的“以物易物”,通过这种看似朴素的方式,不仅让多余或废弃物品价值得到二次开发和利用,还透出一股浓浓文化味儿,让参加活动的人“怀旧”,感受一种久远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不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纯粹只凭个人喜好作判断的交易乐趣。
新鲜买卖
“三件衣服换你半斤肉咋样?”
原本该10∶30开始的“以物换物”赶集会,实际上提前半个小时就开始了,记者赶到现场时,只见并不算特别宽敞的安惠里尽头人头攒动。古街两边按“土掉渣”“洋盘货”“纯绿色”“我的原创”四大板块,摆满当地居民自家饲养、种植的土鸡、土鸭、兔子、鸡蛋、各种蔬菜,或者自己动手缝制的布鞋、染布和各种手工艺小玩意。路人则抱着家里用不上的电风扇、手机、MP3播放器以及各种衣物等,挨家寻找自己中意的产品。
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个个喜笑颜开。没有了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诸如“三件衣服,换你这半斤肉咋样?”的讨价还价方式,让双方都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一大早从成都市区乘车专程来赶集的陈女士,用一台电风扇换了一大桶菜籽油,乐得合不拢嘴的她告诉记者,从报纸上看到安仁镇要在中国文化遗产日这天,恢复这个民俗味十足的“安仁赶集”活动,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想来体验一下,“结果我很满意,下周我还要把家人约到一起来!”
精巧设计
公平台估价达共识
要是交换双方不能就交换物品价值达成共识,怎么办?到公平台去估价!赶集现场设立了四个公平台,估价师穿着代表公馆文化的服装,坐着“黄包车”十分招摇地来到自己的岗位“上班”,惹得游人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简直做足了噱头!而每样物品估价后,估价师都会发一张写有建议价格的黄色“银票”,上面还盖一个“川西第一集”的鲜红大印。用一件短皮衣换了一只土鸡的张先生碰巧是做广告策划的,他对“安仁赶集”的精巧设计十分赞赏,连称“没想到每个环节设计都如此考究,看得出来是很用心的。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能把久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来,就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安仁赶集”策划人、镇党委书记曹建春告诉记者,恢复“安仁赶集”一直是他们的心愿,所以,他们计划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把“川西第一集”注册成商标,“我们希望通过文化旅游引导,让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提升它的附加值,让农民切实改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文化旅游带来的好处!”据悉,下周六上午10∶30,安仁赶集将继续进行。
本报记者 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