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冰心当资本和项目由于日益频繁交流而“审美疲劳”的时候,一些资本界人士开始将目光转向创新创意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市场。连日内,近20名天使投资人先后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校园,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寻求投资机会。
被命名为“雏鹰创业扶持计划”的活动由上海海孵创业园牵头策划,联合上海30多家高校的创业协会共同展开。“大学生有很好的创业资源,如好创意、有激情等,但他们缺乏创业所需的经验和资金。”海孵创业园营运负责人徐豪杰告诉记者,该计划是以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为核心的。据悉,继本月7日、9日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活动后,本月12日“雏鹰计划”还将深入华东政法大学。
海孵近期的一份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抽样群体中87%的大学生曾产生过创业的想法,其中创业目的有54%为了获取财富,35%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99%的被访者认为资金不足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果创业,87%的大学生会选择风险投资或政府扶持基金,10%选择合伙投资创业。对此,徐豪杰指出,目前市场上的资金主要流向成熟的、后期的项目,虽然上海市有大学生科创基金做保障,但相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大学生创业项目拿资金依然很难,“这导致大学生创业难、创业成功率低。”在此背景下,“雏鹰创业扶持计划”应运而生。
这种“资本主动走进校园”的方式得到创业大学生的积极响应。据悉,在交大的活动中吸引到近20名天使投资人参与,更有几十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参与。“市场化产品与实验室产品是有很大区别的,而大学生通常缺乏与市场接轨的经验。”一位交大的大学生创业者表示,大学生创业在对外融资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VC方面可能提出更苛刻的投资要求。多种因素使创业大学生们更倾向于与天使投资人合作,获得启动资金之余,还能得到相应行业的市场指导。
事实上,紧盯大学生创业市场的资金正日益增多。徐豪杰表示,“雏鹰创业扶持计划”今后还将深入更多上海高校,并将针对性组织专场项目投资会,希望通过整合大学生群体中自身的资金、项目、人才、专利等资源这一模式,挖掘群体潜力,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摆脱过于依赖政府基金、国家扶持的创业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