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昨开幕,展出纸雕“清明上河图”和紫檀巨匠屠杰的《世纪龙舟》等“两岸三地”新奇特作品
本报讯(见习记者李婷)昨天上午九时,第四届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在东亚展览中心外火炬广场拉开帷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出席开幕仪式。
民博会开幕仪式上,有关部门向首批9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首批83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授牌,并向本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工作者颁奖。
上海在文化建设中,以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建设。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推动下,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进行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局面,推行了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工程,出现了一批创中华文化之新的精品力作。
6月9日至13日在东亚展览中心举办的此次民博会,旨在体现“中国元素,海上聚宝”主题。此次民博会上,呈现出“两岸三地共参与”,“展品新、奇、特”,“雅俗共赏、大师云集”等亮点。展示内容包括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果展;集20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之大成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廊”,其中包括总长32.76米的纸雕“清明上河图”,北京王树文的“花丝镶嵌”精品“世纪龙”,香港谢瑞麟的“祥兽麒麟”,紫檀巨匠屠杰的《世纪龙舟》《笑口常开》等;还有反映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推行中国文化元素的“都市创艺馆”,特别是台湾同胞在大陆开设的“大汉窑”、“法蓝窑”。此外,“沪上城乡风俗廊”集中描绘虹口、金山民间文化风貌等。民博会期间还将举办“2007上海民博会论坛”,社区市民综艺秀大赛等。本届民博会由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