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孙晓胜)用废弃包装袋压制而成的篱笆,掺杂了粉煤灰的墙体……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节能环保型“农民生态院”在“2007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上刚一露面,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好奇的目光。
在北京,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已经成为政府和广大市民共同追求的目标和自觉的行动。
记者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政府机关带头节能降耗,对54家政府机构实施节能诊断,选定10家政府机构作为节能改造试点单位。目前,北京市政府机构节能已扩大到全市18个区县政府机关。2006年,北京市政府机关实现了节能8%的目标。今年,北京将全面完成54家政府机构计量改造,制定政府机构节能指导意见,逐步开展办公楼围护结构、空调、采暖、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办公区域逐步推行绿色照明。
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增长,是节能的关键。北京市2007年开始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对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及其他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新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化对建设工程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监督。
而对众多北京老百姓而言,使用清洁能源也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选择。
据介绍,2006年北京市500多个村庄和60多条乡村公路用上了太阳能路灯照明,建成或在建的大中型沼气集中工程达38万个、秸秆气化集中供暖工程51个,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炉近2万台,有10万户农民用上清洁能源。
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村”的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村,建起了一套以沼气为中心的农业循环系统。鸡、奶牛、生猪等动物粪便为沼气生产提供原料,每天产出300立方米沼气满足全村251户的需要,同时产生的沼渣、沼液为全村580亩有机蔬菜提供了有机肥。村里仅卖菜一项,年收入达千万元。
按照政府出资、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北京市绿色照明工程”3年来已推广安装180万只节能灯。目前,全市1263座二环路内公共厕所、全市2000多所中小学校已全部安装节能灯,地铁全线70座车站都已经更换了节能灯。根据监测结果推算,180万只节能灯一年可节约用电39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280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38700吨,二氧化硫1164吨,氮氧化物170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