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谢克伟
原先破败的围墙,经过艺术美化后,却意外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赞同者认为,工程优化了整条道路的艺术效果,美化了环境。而反对者认为,此举破坏了整条道路原有的文化,是美化工程的一处败笔。
围墙美化被列为景观工程
泰安路艺术围墙美化工程去年被有关部门列为景观工程。昨天,记者在泰安路看到,工程对泰安路从华山路至武康路段的围墙进行艺术修缮。修缮后,部分围墙顶端呈曲线形,部分墙面采用较新颖的建筑材料,并且使用了红砖,围墙门洞两侧有雕刻,门洞的顶端则用西式艺术雕塑头像或抽象雕塑进行装饰。
一位家住泰安路120弄对面的老先生告诉记者,修缮前,泰安路的围墙破旧不堪,与泰安路道路、建筑形成强烈反差,因此,修缮势在必行。但修缮之后,出现了不同的评价。不过他认为,恢复原貌,接近原有风格,体现泰安路特色是关键。
在了解“围墙事件”的同时,记者见到工程的一处———泰安路120弄门口悬挂着市政府授予的优秀历史建筑的标牌,其中介绍:卫乐园(原为大陆银行建造,多为金融界上层人士租用)。砖混结构。1924年建造。花园里弄住宅,单幢独用,均有小花园。设有汽车间。具有西班牙、英国乡村等建筑风格。
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泰安路艺术围墙美化工程完工后,一些市民认为,工程产生了正面效应。市政协委员庄子群认为,用红砖砌成的围墙,近看稍显粗糙,但总体感觉不错,同老房子风格也能统一,估计投入不多,有此效果应该是非常成功的。
但也有不少市民对这样的艺术点缀不敢苟同。一位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每天进进出出都要看到这堵墙,总有异样的感觉,里面的建筑很旧,外面的围墙却很新;围墙上的红砖有点刺眼;围墙门框上西式头像让人似懂非懂,不知道其中深层次含义到底是什么。
市政协委员邢普经常经过这条道路,他对目前围墙的总体感觉评价是“不舒服”,围墙与道路、建筑不协调。他说,原先这条道路给人的是清淡、安静的感觉,现在画上浓妆变得强烈了,其中的图案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而晚上从围墙门洞两侧透出的微微白光,让人不知所云。
亟待完善保护规划管理体系
在获悉有部分市民持反对意见后,长宁区相关部门回应说,泰安路艺术围墙美化工程系有关部门去年专项建设工程,该设计方案通过市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并由区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去年底,泰安路艺术围墙美化工程还通过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并在区相关部门组织的建设效果市民满意度调查测评中,获得广大市民的好评。
有关部门认为,“围墙事件”说明亟待完善保护规划管理法规体系,提供管理依据。同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从制度层面完善上海保护管理体系,真正保护好上海的历史风貌。
目前,本市正在草拟相关规定,明确对如泰安路的一类保护道路(街巷)涉及沿线建筑外形、色彩及街道景观进行建设、修缮、整治的,必须由所在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组织,在《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道路规划》的框架原则下编制详细规划报市规划局审批后才能实施。其中,涉及市容、市政、房地绿化等相关部门管理的,应由各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一并纳入详细规划。市规划局在审批规划前必须征求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的意见,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对沿线建筑色彩、城市雕塑、围墙形式、地面铺装等控制要素,也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原则。
新闻背景
泰安路属于本市一类保护道路
《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道路规划》确定了本市风貌保护道路共107条,风貌街道共37条。根据规划,泰安路(华山路———武康路)属于一类保护道路,《规划》要求严格保护沿线的保护建筑和保留历史建筑,整治修缮一般历史建筑,保护好各类历史空间和景观要素,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形态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