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特区是什么样?将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昨日,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院长曾国平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相关草案已在本月出炉,目前专家正在完善。经过修改的方案将在今年8月上报市政府,作为决策参考。此前,经公开招标,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在今年4月成为市政府重大应急课题组,负责完成《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交通
坐轻轨环游主城 坐城际列车去万州
未来,老百姓出行更方便。
结合“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总体发展规划,我市将采用轻轨等方式,加快城际客运网络建设,提高城市公交覆盖率。例如,重庆将开建渝万城际铁路、重庆到成都第三条高速公路、招商开建长万高速等。规划中的轻轨四号线、五号线和轻轨交通环线,也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动工开建。轻轨四号线,连接的是海峡路——龙门浩——鱼嘴,投资额为71.5亿元;五号线长度为62公里,投资额上百亿元,连接的是冉家坝—中梁山—西彭;轻轨环线则将轻轨各条线连接到一起,通过打通断头路和增设乘运站的方式,形成轻轨路网。届时,坐轻轨环游主城一圈,只需1个半小时。
劳务
农民持券自由选择免费培训
做劳务生意的人,可以找到更多买卖了;而一些薪水可观的岗位,可能会有更多有实力的人参与竞争。我市将探索“9+1”义务教育和“2年高中+1年中职”的教育模式,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根据就业意向自愿选择专业,免费参加1年的短期职业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市积极探索“农民技能培训教育券”制度,农民持券自由选择培训机构,达到培训要求后,培训机构才能将培训券兑现成培训经费。劳务公司,将通过组织、培训、输出、管理一条龙的劳务经营体系,将农民工集中进行同一工种的输出,实现劳务输出的基地化发展。
就业
3大行业提供大量饭碗
重庆的工业、旅游和资源加工业,将吸纳大批进城农民。不久的将来,一些工业企业就会出现大批新学了手艺的“能工巧匠”。专家建议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按照生态市辖区的要求,将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推进,重构库区新型工业体系,实现经济振兴。同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矿产资源加工业,解决当地就业和农民收入问题;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打破区域壁垒,实现“三峡旅游一盘棋”的共赢局面,吸纳更多人员从业。
待遇
进城农民看病养老入学将不难
重庆将加快农民变城镇居民,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将建立进城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动态管理,目前已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大病医保市级统筹办法;农民进城后,子女入学问题、住宅问题,都将出台专门的解决办法。
户籍
放宽农民进城落户限制
要创新户籍管理,对具备进城条件的农民放宽户籍限制,加快建设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体系,为农民工编织“安全网”,构筑“防护墙”。要跟进公共服务,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重庆将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统一称为“重庆居民”。未来,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在社保上的待遇有望看齐。
创新
探索农民以土地换住房社保
我市将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农民以土地换住房、社保等方式,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专家认为,要让农民安心进城,主要就是要解决好住房问题,有的农民到外地打工,手中土地闲置,对他们来说,现在主城房价又太高,如果能让农民以土地换住房,一举几得。
幕后
方案8易其稿 条条贴近民生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院长曾国平说,《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共有3000多字,“我们针对就业、土地、农民子女读书等,分别拟订了不同的建议,共有近20条。”曾国平说,每条建议都贴近民生和城市。例如,建议推行土地流转,解决农民离乡背井的后顾之忧;建议着力解决农民子女念书问题;建议农民进城后可参与民主选举等。曾国平说,此次共有近20名专家参与方案设计,截至目前,方案已8易其稿。如果建议得以实施,市民将在5~10年内,明显体会到主城越来越大、近郊出现许多新型农业或果园,大批农民进城做买卖等转变。首席记者孙黎明记者 聂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