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6月11日电(记者 顾玲)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对青藏铁路建设前后的遥感卫星影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显示:青藏铁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博士梁学功介绍,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技术单位,历时一年,对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各项环保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与监测。
| |
调查与监测显示,为了保护青藏铁路沿线经过的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格拉段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就严格贯彻了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各项措施。铁路建设时,对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线路方案进行了优化,为绕避林周澎波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铁路建设选择了羊八井方案;在保护区实验区,建设者合理设计并增加了以桥代路和动物通道工程,使得保护区内部之间能够较好连通,确保了物种信息的交流。同时,青藏铁路还采取绕避、以桥代路、改移车站等措施减少了穿越湿地的线路长度。
梁学功说,通过对青藏铁路建设前后的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说,青藏铁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青藏铁路格拉段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00.02公里,穿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328.06公里,从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经过。
新建铁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长1142公里。全线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有960公里,经过多年冻土地带55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分布着可可西里、三江源、色林错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类型众多、面积广阔的自然湿地。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