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6月11日电 (记者梁小琴)继去年遭受特大伏旱后,今年,四川盆地旱情卷土重来。据四川省气候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截止6月7日8时,四川全省有93县出现了20—42天的夏旱,另有13县达到夏旱预警标准。
| |
江河众多、素有“千河之省”美誉的四川为何连续两年遭受了大旱肆虐?6月8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锋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陈文秀等气象专家。专家认为,今年四川干旱危害程度明显重于常年,其成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与“三峡”工程蓄水无关。
据专家介绍,今年以来,四川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少程度并不十分严重,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所以导致了大面积春夏旱发生。而旱情严重的另一原因在于:一是去年高温干旱使土壤含水量大幅减少,二是暖冬导致地表水分蒸发加剧,三是江河来水、工程蓄水较常年严重偏少。此外,气温升高、日照时间偏多也进一步加剧了旱情的严重。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四川旱情连续发生?专家认为,四川的连续干旱事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具体体现。去年以来四川的气温变化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而我国气温变化与全球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增暖的幅度也达到了0.74℃/100年,这说明四川天气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密切相关。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不是四川、重庆特有的地区现象,而是一个更广范围的全球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
四川大旱成因,与“三峡”工程蓄水有无关系呢?对此,专家认为,四川的连续干旱和三峡没有直接关系:三峡水库目前的蓄水面积和蒸发放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只是极为弱小的因子。从研究来看,三峡工程只对三峡附近小气候有些影响,不可能对上游大气环流变异有影响,因此对四川盆地旱涝没有直接的联系。从历史上看,在三峡大坝修筑之前,四川的连续干旱事件也有发生,比如1924—1925和1936—1937年,四川均连续发生了大旱。
专家指出,四川今年的旱情是在去年较为严重的春夏旱、特大高温伏旱和今年明显冬干之后发生的,水资源极其短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土壤底墒明显不足,因此今年干旱的危害明显重于常年,特别是盆地丘陵地区历来是干旱的高发区,这些地方水利设施较为薄弱,灌溉条件较差,干旱的影响更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