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表示,重庆复制深圳、浦东、滨海的发展模式都不可取中央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必须承担起历史使命,为中西部、以及整个中国提供第三种区域发展模式:重庆模式。韩德云认为,“敢于超越、敢于突破、敢于创新”,重庆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新模式,为全国提供一个范本。
昨日,韩德云接受本报专访时语出惊人,中央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就必须为中西部甚至整个中国提供第三种区域发展模式:重庆模式!
不能复制滨海模式
韩德云分析,按照差异化发展战略,国内已出现两种区域发展模式,一是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代表的深圳模式,这是第一种区域发展模式,另一个是以上海浦东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浦东与滨海新区模式,这是第二种区域发展模式。
韩德云认为,两种模式均以设立特区为标志,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和产业政策,中央给予特区全方位政策倾斜。
“发展中西部、在重庆设立统筹城乡的改革实验区,很多学者建议重庆复制滨海新区模式,我认为不可取。”韩德云认为,尽管差异化发展战略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区域两极分化。
实现新均衡发展战略,韩德云说,中国需要第三种区域发展模式。
须解决“短腿”问题
“中央选择重庆,有其必然性。”韩德云说,重庆市情就是中国国情的缩影,创造第三种区域发展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实现中央设立直辖市的战略意图,重庆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区域发展模式,才能找到解决城乡统筹这一世界级难题的突破点。
第三种模式,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韩德云认为,新模式必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短腿”问题。
他解释,差异化发展战略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严重发展不足,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腿”,并带来社会公众在获得公共服务方面的严重不均衡和不足,严重降低改革开放的社会绩效。
“均等”,应该体现在分配、就业等方面,不应该再有明显的城乡差别。韩德云认为,医保体系,医疗统筹,农民工保险等,都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创建第三种模式
如何创建第三种模式?韩德云给出的答案是,加快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转变社会治理方式的突破;以完成三峡移民为契机建立西部劳动力输出市场,实现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充分借鉴流域经济管理模式经验,寻求地方立法对区划内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突破。
韩德云: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执行合伙人,重庆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本报记者周睿实习生袁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