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是省委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把作风建设活动推向深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特约省委政研室撰写了5篇评论员文章,分别为《在为民实践中培育优良作风》、《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致富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安危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从即日起推出,敬请关注。
实现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富民强省、全面小康宏伟目标,核心在党,关键在人,本质在执政为民。在全省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是省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在认真总结上半年全省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新阶段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内在要求,展示了新一届省委亲民务实的执政形象,折射出新阶段作风建设的崭新思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开展好“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理解活动的主题内涵,在为民实践中培育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推进富民惠民行动。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党的作风反映出党的执政追求和执政方式,事关执政基础、事业兴衰成败。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为活动主题,是省委集中各方智慧和意见,反复研究慎重作出的决定。这一主题代表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符合中央的精神,切合四川的实际。富民是执政使命,惠民是执政方略,改善民生是执政取向,三者统一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之中,统一于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实践之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是受人民群众委托行使公共权力,必须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政治上代表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群众。当前,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改善民生、维护民利的任务尤为迫切。能不能解决好民生问题,能不能让群众得到实惠,既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作风建设成效的检验。
开展好“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五个第一”的工作要求。善谋富民之道,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作风。搞好此次作风建设活动,关键在坚持多办实事,核心在密切党群关系,本质在践行为民宗旨。要以推进“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为载体,在为民实践中培育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推进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进程。要牢牢把握省委提出的“五个第一”的具体要求: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情贴心亲民。深入实际了解民情,搭建平台听取民意,上下联动化解民诉。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共创共享富民。把“奔富裕”放在第一位,使发展的过程成为富民的过程。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环境,深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切实强化帮扶贫困措施。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办好实事惠民。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入推进“十大惠民行动”,特别要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教育的普惠性和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努力办好惠民帮扶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坚持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第一准则,真心实意助民。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要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排忧解难安民。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各级干部要强化政治责任,严格责任查究,切实解决治安突出问题,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综合治理,化解影响和谐稳定的隐患,确保一方稳定和平安。
开展好“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书记杜青林强调,搞好作风建设,领导是关键,机关是首要,落实是根本。要加大领导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把此项活动摆上重要日程,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解,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自觉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率先垂范,亲历亲为。形成党委(党组)负总责,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加大示范力度。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起好标杆表率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蹲点帮扶、带案下访,加强指导,抓好典型,帮助基层和群众发现、解决问题。机关要加强效能建设,带头形成“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品格,全省上下要形成层层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要加大督查力度。做好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工作,对那些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工作走过场的,给予批评、纠正。对本地本系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定人掌握进度、定向督促指导、定期反馈结果,确保有部署就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在作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成功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开展好“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必须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来构建长效机制。当前,有些干部的眼睛习惯于往上看,不往下看,整天琢磨上级的意图而不关心群众疾苦。究其根源,既有干部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干部考评中群众评价的范围不宽、权重不高、影响不大的原因。富民是使命而不是口号,惠民是义务而不是施舍,改善民生是干实事而不是走过场。作风建设的成效谁说了算?只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即人民群众说了算!省委书记杜青林指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解决好每个事关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上狠下功夫,以“四个一切”为导向:坚持群众安危先于一切,注重群众安全需求;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注重各方利益协调;坚持群众意愿急于一切,注重服务方式改进;坚持群众评价重于一切,注重考评体系完善。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推进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要加快建立健全群众评判干部作风的制度体系,推行公开承诺的做法,拓宽群众监督和民意反馈渠道,大力加强下级评议上级、基层评价机关等工作。要健全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特别要引导各级干部强化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是政绩的理念,自觉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追求。
为民实践是培育优良作风的有效途径,优良作风是落实利民措施的重要保证。在全省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是宗旨所定,时代所需,人民所盼,也是顺势之策,为民之举,富民之道。我们必须扎实推进,大胆创新,努力探索一条以为民实践锤炼党风的新路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本报特约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