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素来是屯堡人的聚居地,号称“六拾里一屯,三拾里设一卫所”。聪明、勤劳的屯堡人至今依然保持着600多年前的生活习惯和独有的文化。
近年来,雕刻艺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学习吸收多种先进木雕元素,使如今的屯堡傩雕不再拘泥于早期周官派、西屯派、下苑派和旧州派四大门派的门户之见,熔铸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超精湛的雕刻技艺。
作为四大流派之一的刘官乡,从事木雕制作已有600多年历史,辖区内共有400余名手工木雕艺人。特别是木雕中独具特色的傩雕创作在享有中国傩雕第一村的该乡周官村得到了发扬光大,周官村现有378名艺人从事木雕创作。
6月5日,记者来到刘官乡周官村,这里位于西秀区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屯堡历史村寨,距安顺城区52公里、平坝15公里、贵阳65公里。
9辆车和一条泥泞的路
从平坝县城出发,经白云镇,约莫30多分钟就到达周官村。由于刚下过雨,一路泥泞,车子晃晃悠悠地,驾驶员张师傅告诉记者:“这条路只有我们9辆中巴车在跑客运,一下雨,路烂得很,从早上8点开始,半个小时左右发一班,下午5点半左右收班。”而这是到周官村最近最好走的路。
来到村里傩雕艺人周承鹏的家中,村委主任邹清富就算了笔账给记者听:“村里现在只有200多个人天天在雕,一年每个人大约有万把多的纯利润。但是很多钱完全是可以节省的。你比如,在村里雕,要从外面拉木料进来,因为路不好走,一车木料平均要300元车费。运出去,更贵,万一运气不好木雕碰损,还没多少钱挣。”
采访中,记者从其他傩雕艺人处了解到,很多慕名前来订购傩雕工艺品的省内外客商,对村里的木雕工艺品爱不释手,然而在谈到购买后的运输问题时,相当一部分客商望而却步。而要让傩雕艺人们承担高额的运输费,这显然也是大家不愿得到的结果。
屯堡文化被“异地移植”
周官村现有3个木雕厂,分别是“大明屯堡文化艺术雕刻厂”、“安顺市西秀区屯堡傩艺雕刻厂”和“荟精木雕厂”。“荟精木雕厂”兴建不到半年,是周祖余等外出打工归来的5名手艺精湛的雕刻艺人自主创办的。几个艺人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在外面打工好多年了,北京圆明园、深圳世界之窗、沈阳鲁美学院、大连图书馆、黄鹤楼和香港电视台都有我们雕刻的作品。”
说到这里,艺人们欲言又止。老周接过话题,说道:“在外面打工每个月工资大约600元,但是自己雕刻一件作品上千上万地被买走。令人气愤的是,我们亲手雕刻的作品在成都,被别人拿来冠上自己的名号,说是四川特产,并且还印制了很多宣传画册对外发放。而我们周官现状是各公司只做自己的,却没有一个统一对外供人浏览的网站和宣传画册。”
据了解,安顺本土屯堡文化被“异地移植”的事件并不少见。《千里走单骑》里,张艺谋就毫不犹豫地将安顺地戏搬到了云南丽江。老周告诉记者,那只地戏队的军傩面具就出自周官村。
传人是傩雕艺术发展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傩雕艺术,西秀区教育局已经于2006年11月16日将安顺“傩雕艺术”引进了刘官中学的美术课堂。周承鹏就是授课老师,老周拿出最近教授傩雕文化的备课笔记,告诉记者:“我从17岁开始雕,到今年已经有23个年头了。老辈人就擅长雕狮子头、傩面具和河口山王。现在给娃娃们上傩雕课,希望可以把祖宗的东西一直传下去。可是仅仅作为兴趣班,每周上6节是远远不够的。最多只能让孩子们了解屯堡文化,了解我们过去的历史。”
1月17日,刘官乡成立了傩雕协会。378名艺人,到会200多人。据了解,很多技艺精湛的雕刻艺人仍然在外地打工,他们掌握的技术有相当一部分与村里其他艺人是完全不同的。
据介绍,一名雕刻艺人,必须要经过严格、专业和长期的训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拜师学艺”,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浓厚兴趣和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安顺傩雕产业离腾飞还有多远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天,作为屯堡人宝贵文化遗产的雕刻艺术,代表着安顺屯堡地方文化特色的周官村艺人的作品,已在社会上以民间传统雕刻艺术——工艺品、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散布全国和海外。傩雕艺术已经在国内外打响了名声,可是如何擦亮安顺傩雕这块“金字招牌”,让安顺的傩雕产业实现真正的腾飞,从而使傩雕产业真正成为助推安顺旅游、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要走的路还有多长?
图:成品关公面具
图:周官傩雕艺人正在制作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