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1日专电 现存许多恐龙化石典型的姿势是嘴大张,身体向后反折,四肢收缩,多年来令众多古生物学家颇为困惑。有古生物学家日前提出新说:这一姿势显示它们很可能因脑部损伤和窒息而死亡,过程痛苦而漫长。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博物馆馆长、综合生物学教授凯文·帕迪安和落基山博物馆辛西娅·福克斯在《古生物学》季刊上提出新观点:这一姿势显示这些恐龙死得很痛苦。
帕迪安说,这一姿势在始祖鸟化石身上反映得很明显。始祖鸟生活在约1.5亿年前,而“几乎所有现存始祖鸟完整标本都保持着这样一种姿势,头后仰,嘴巴大张,背部和尾巴向后弯折,四肢收缩”。
实际上,恐龙以及它们的“亲戚”包括翼龙、霸王龙及早期哺乳动物化石都是这一姿势。古生物学界原来的普遍解释是,恐龙死于水中后,尸骨遭水流冲击成这一姿势。
帕迪安和福克斯认为,恐龙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死,呈现出这样一种死亡姿势。神经学者通常把它叫做“角弓反张”,由小脑受损所致。小脑负责指挥部分肌肉运动,比如保持头部挺直的肌肉。当小脑停止工作,这部分肌肉失去控制,就会全力拉直,使得头部和尾部向后弯折,嘴巴大张,四肢收缩。对人类和动物而言,小脑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窒息、脑膜炎、破伤风或中毒。所有“角弓反张”的恐龙化石都保存得十分完好。这说明它们的尸体没有长期暴露在野外,否则食腐动物很快会分解恐龙尸体。
帕迪安和福克斯认为,某些“角弓反张”的动物有可能在火山爆发时因为大量火山灰窒息死亡。而这一推断与另一事实吻合:许多化石的发现地点就是火山灰沉积处。除此以外,它们的死因可能是疾病,例如脑部损伤、严重失血、缺乏维生素B1或中毒。
帕迪安还说,需氧量大的动物可能会死得比较痛苦。“角弓反张”姿势仅在恐龙、翼龙和哺乳动物身上出现,这些动物通常被认为新陈代谢比较旺盛,需氧量较大。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