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申“特”,最大对手武汉
专家解读两者优势所在,政府人士称长株潭“希望很大”且可能跻身第三批综改试验区
编辑动机:
第三批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成渝,但这并不影响长株潭成为新特区的步伐。
武汉是这次长株潭“新特区之争”的最大对手。据消息人士透露,第四批综改试验区重点考虑中部,除了长株潭城市群,武汉也是大热门。
长株潭和武汉在争取成为新特区方面各自有何优势?本报请到了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本报记者荣建华 长沙报道
“长株潭申请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不是没希望了,而是希望很大。”省政府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考虑到现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改革的紧迫性和难度,下一个新特区仍可能锁定中西部地区城市。
而武汉,或许将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最大对手。
第四批试验区首选中部
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城市逐渐增加。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放出消息,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改革时间更紧迫,任务更艰巨。而目前综改试验区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新试点应选择中西部一些层级较高、具有全局性和代表性的地区。
今年6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在成都证实,成渝两地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记者昨日致电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于第四批新特区的选择是否更钟情于长株潭表示缄默。但有关负责人说,第四批新特区可能仍看重选定重庆和成都为第三批试验区的理由:“这是考虑到现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改革的紧迫性和难度。”
省发改委副主任毛腾飞称,对于新特区的选址,国家有着全局考虑,将会在东、中、西部进行统一布局。目前,沿海早有了特区,而第三个特区成都、重庆均在西部,现在只剩下中部没有批复设立新特区,这将是国家发改委考虑的重点。
第四批的新特区会是谁?发改委的态度不由让人将目光投向了中部两个焦点: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
长株潭积极谋求新特区
1982年12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议案出炉。议案提出,长株潭一体化可加强三市之间的经济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20多年的努力如今有了成效。省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三市全年实现GDP2807亿元,占全省的38%,较去年同期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资和出口分别占全省的48%、43%、38%、61%和72%。省委书记张春贤说:“长株潭未来是湖南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引领发展的火车头,核心动力。”
今年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便请国家发改委指导湖南抓紧完成试点方案和行动计划,以上报国务院获批。
“长株潭申报新特区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省发改委副主任毛腾飞说。
省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长株潭成为第四批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可能性很大。让哪个城市成为新特区,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因素,也是一场政治博弈。国家有关领导派人来考察过长株潭,考察结果很满意,“希望极大”。 他表示,长株潭可能用不着等到第四批新特区,而就是下一个第三批综合改革试验区点,“批次之间的历史周期较长,谁也没有说第三批只能是两个城市。”
武汉是长株潭新特区竞争的最大对手
武汉也没有闲着。今年两会期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委书记苗圩和市长李宪生提交了一份建议,这份名为《恳请国家批准并支持建设武汉新区的建议》称,武汉是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在武汉建国家级新区,具有“发展武汉、带动鄂东、辐射中部、服务全国”之功效。
以跨越式地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以实施市场、产业、金融、城乡、制度、环境等六大创新为重点,进行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为武汉市申请综改试验区的表述。
在诸多场合,苗圩和李宪生都不断表达着武汉市继续申请“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决心。
“迄今为止的综合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获得的经验主要是基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赵凌云一直向各方呼吁,综改试点落户中部的紧迫性。他认为,“外向型”改革经验固然重要,但是,立足于本土资源开发的内生型改革经验同样重要。他提出,武汉和长株潭是两个重要看点。这也意味着,武汉是长株潭谋求新特区之路上的最大竞争对手。
(专家点评)
点评人:张萍(区域经济专家,“长株潭一体化议案”提出者)
长株潭想胜出应打环境资源牌
首先,长株潭是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地区经济一体化”试验的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个考虑要素,就是历史上做过哪些试验。长株潭一体化构想的提出,比开发上海浦东的提议整整早了8年,迄今已历25载春秋。长株潭一体化在4大工程、5个方向进行了突破,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长株潭城市群有着比较完整的区域规划。“十五”、“十一五”期间,我们做了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这点也胜过了国内许多地方。
第三,基础设施方面,长株潭经济区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区域经济规划体系,并取得了“五同”(指三市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和产业逐步聚集等成效,贯穿三市长达98公里的湘江经济风光带也非常有特色。
第四,长株潭城市群是组团式城市群。长株潭三市均位于湖南东北部,呈“品”字型分布,彼此相距不到40公里,湘江贯穿而过。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市在社会、经济上也存在诸多联系。长株潭一体化使三市成为了一个大都市,但又避免了传统城市“摊大饼”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
最后,长株潭城市群的大小适度,适合作改革试验。
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比较,综合考虑,长株潭有优势。不过,武汉的教育和科技上的优势比长株潭突出,还提出了“建设创新武汉”。它想要成为新特区,也会大打教育科技两张牌。
长株潭要在这次争夺中胜出,应该突出自身的特色,诸如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
点评人:朱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对接珠三角是长株潭优势所在
是否能成为新特区,是由国家发改委综合考察评定。一是看这个区域争取成为新特区的决心强不强烈;二是这个区域要进行了相关改革试验和探索;三是这个区域是否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承载能力;四是看它将来的规划布局的科学合理性;五是这种选点既要符合国家的空间战略、区域平衡原则,又要具有全局性意义。
武汉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九省通衢,交通,尤其是水路十分发达。长株潭虽然水路交通比不上武汉,但在铁路交通方面却胜过武汉。而且,长株潭对接广东,可以从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吸取资源发展自身,这点武汉比不了。
农业资源方面,长株潭也明显胜过武汉一筹。湖南还是有色金属大省,可继续做强该区域内的资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势,使之成为国家高端技术、产业和服务的聚集区。长株潭本身还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多年以来,长株潭的“绿心”规划和保护理念,有成为国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样板工程”的可能。这些都是长株潭相对于武汉的资源优势。
基础设施方面,长株潭区域优势产业聚集发展成效明显,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长丰、一汽福田等为核心的长沙重型机械、汽车制造集群,以株洲电力机车、湘潭电机等为核心的城市轨道制造、风力发电设备产业集群,以湘钢、衡管等为核心的精品钢材制造集群等。
另外,湖湘文化也是长株潭的一大优势。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湖湘文化讲究血性,敢拼敢闯,这正对改革试验的口味。
最后,长株潭是难得的稀缺城市群资源。品字形的组团城市群,加上多年的建设,已具有别的城市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我个人认为,成为新特区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我们在争取过程中,便已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记者荣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