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无法解决孩子上学问题 本报记者 邓小卫 摄陕北绥德人贺秀玲在西安市北郊马旗寨村摆摊卖水果已3年了,每天收入在30元左右,但最近有一件事却难住了她:孩子今年6岁,她联系了几所小学,对方均表示不对外招生。记者了解到,贺秀玲所在的大明宫地区外来人口多,加上今年国家明文规定小学每个班级人数不能超过45人,这将使该地区200多名外来务工者家庭中的适龄儿童无法就近上学。
学生家长 孩子上学附近学校都不要
贺秀玲今年35岁,家中还有年近70岁的老母亲。
由于地处山区,家中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从2003年开始,她和丈夫就带着孩子来到西安,在马旗寨村摆起了水果摊,每天收入30元左右。今年孩子已经6岁,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前几天,她去附近的马旗寨小学等几所学校询问情况,却发现这些学校大都“满员”,不再对外招学生了。
无奈之下,她找到了现在孩子所上的幼儿园,而幼儿园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据幼儿园李姓负责人介绍,幼儿园现有15名孩子就近上不了学,父母全部是外地来西安打工的。
李女士说,今年6月初,她去附近的小学咨询,得到的答复是今年不向外招生,而过去几年附近一些小学到了6月份的招生季节,都要在他们幼儿园里进行考试,然后发放通知书。
“在得知附近的小学不再招生的消息后,很多家长都很着急,甚至有三四个家长要告幼儿园。”李女士说,这几天她连饭都吃不好,压力特别大。
政策规定 孩子入学难教育局统筹安排
去年3月,西安市教育局等七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公办小学、初中是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主渠道。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西安各公办小学、初中在容量许可的条件下,要无条件接收学区内有暂住证明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
该文件指出,确因容量限制接收有困难的学校,由所在区县教育部门协调解决。对于农民工聚居片区个别学校集中爆满的情况,教育行政部门还实行统筹安排,在区域内进行分流和调剂。但昨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不知道这个文件,等到孩子上学时,才忙着找学校、找关系,而很少有家长向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在未央区蹬三轮车送货的商南县农民张世民,来西安4年多,女儿7岁。但提起今年孩子上学,他说,目前附近的学校已经招满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与张世民的情况一样,大部分农民工都希望孩子在附近的学校上学,“这些农民工平时都很忙,如果离家远了,经济又不宽裕,这样非常不方便。”幼儿园的李女士说。
原因探析 每班最多45人致小学“缩班”
昨日下午,记者在大明宫附近的小学看到,一些学校在大门口贴出通知,明确表示今年不向外招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小学挂出了“免招牌”?据一些小学负责人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一年级新生的入学人数有了硬性规定:每个班只能招收45人!
西安市教育局今年4月份发出通知,要求任何公办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合理编班,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同时对造成“大班额”的责任人将在全市予以通报批评。
马旗寨小学校长唐玫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学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人,其中本学区的人数为83人,自己学校的学前班、本校教师子弟人数为70人,目前只剩下27个名额。“这些名额已经没办法向社会公开招生。”
据了解,该校在校人数1500多人,其中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就达到了1300余人,在去年新生入学时,每一个班最多就招了70余学生。“过去国家也曾建议每一个班人数不能超出45人左右,但今年却成了强制性的要求,学校必须遵守。”唐玫说。
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学校还借着班额限制的理由,收取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等,甚至让其退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学校不愿接收农民工子女,主要是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基础差,很容易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另外,由于收取不了额外的费用,农民工子女也成为被冷落的对象。
教育部门 孩子上学难可在教育局先登记
今年,西安外来务工者的孩子能否全部入学?对此,西安市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西安的班级数量、入学人数等还在摸底统计之中,但不存在上不了学的情况。遇到此类问题,家长可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先登记。
该局基础教育处于姓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家长在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登记后,等候协调安排,保证农民工子女不失学。未央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根据调查摸底,如果按照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可以保证在未央区的适龄儿童有学上。
但教育部门也提醒家长:在一些农民工聚集地区,今年接收新生会有难度,但教育部门会根据“相对就近”原则安排学生上学,家长不得随意挑选学校。
据了解,大明宫附近目前聚集着很多外来打工者,附近的小学主要有马旗寨小学、东前进小学、三星小学等。而有较大规模的幼儿园十余家,仅去年外来适龄儿童就达500多人。“按照这样的限定,今年大明宫区域将有200适龄儿童难以就近上学。”一位小学校长说。
专家建议 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基本教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王健康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在城里上学难,实际上显示了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主要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进入城市教育体制,导致了供求矛盾。“我并不赞成城市优先的说法,不能因为优先保证城市本地子女的优质教育,而损害了外来子女的基本教育需求。”王健康说,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只是“有限增长”,所以“基本教育”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他建议,一个治本的方法就是学校增容,政府部门可以多建一些公立学校,也可鼓励、引导或者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建一些学校,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基本义务教育。
本报记者 陈静涛 芮潇潇 耿彦红(相关评论见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