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介绍由王鸿举市长题写书名的《国色重庆》
本报讯为纪念重庆直辖10周年,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何建明撰写、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国色重庆》,将于本月15日在我市新华书店上架,京津沪等国内重点城市也将同步上市。
《国色重庆》满怀激情地记叙了重庆直辖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描写了重庆如何借直辖东风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刻画了巴渝儿女豁达爽朗、勤劳聪慧、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品质共性,展示了重庆壮美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美色遍地的城市风景线。
“作者以他赤字的情怀、诗人的笔触,与读者一起分享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的美丽和芬芳,并告诉你一个他心目中的重庆是什么?那就是文化、景物和情爱的中国。”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如是说。
据悉,《国色重庆》共40余万字,分“金色时光”、“蓝色交响”、“黑色悲壮”、“赤字情怀”、“美色遍地”和“江山多娇”六个部分。第一版发行两万册。
新闻面对面
“重庆是中国发展的缩影”
——著名作家何建明访谈录
何建明,苏州籍作家。在他与重庆的关系上,只有三次记录:一次是1978年途经重庆的邂逅之缘;一次是2003年来重庆写三峡移民;还有一次,就是为写《国色重庆》。
然而,正是这位没有重庆背景的作家,恰恰却“看透”了重庆,“读懂”了重庆。用他的话说:不去看重庆,你就不知道今日中国;不去读重庆,你就不懂得历史中国;不去游重庆,你就没欣赏锦绣中国;不去吃重庆,你就没感受味道中国;不去爱重庆,你就没体会美色中国。
“重庆是中国发展的缩影。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在重庆就可以找到答案。”昨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何建明这样表示。
两次来渝颠覆印象
“其实重庆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何建明回忆,1978年还在部队的他一次到成都开会途经重庆,在重庆转车的几小时间隙,他到街上转悠,发现这里脏乱差不说,爬坡上坎也让他感觉很累。唯一惊讶的就是,那时的重庆人已经和上海人一样开放,满大街上,竟有相当多人穿上了喇叭裤。
25年后的2003年,为写三峡移民,何建明第二次来到了重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横跨两江的各种桥梁,让昔日的叹息变成了感叹:“重庆变化太惊人了。”
何建明感叹,达到现今的现代化程度,北京用了20年左右时间,上海用了15年左右时间,“而重庆只用了七八年。”
春节七天写四万字
何建明在作家行业里“非常红”,每天除日常工作外,邀他写作的单位不计其数,而且都是大题材。而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写出了40余万字的《国色重庆》。
“今年大年初一正式动笔,春节七天就写了4万多字。”谈到自己创作的《国色重庆》,何建明显得很激动。
何建明说,他是今年一月才正式与重庆有关方面签订该书的写作协议。为掌握更多材料,他三次来重庆,每次十天,深入区县、企业、单位采访。看过的资料多达50多公斤。正式动笔后,他以每天近8000字的速度写作,终于在5月9日完成创作。
国色代表中国发展
“这个书名是最令我得意的。单看其名,就让人有种非看不可的欲望。”何建明兴奋地告诉记者,此前他曾考虑了《激情重庆》、《舞动重庆》、《直辖重庆》等,但最终都被自己否决,最后通过联想“国色天香”而想到了《国色重庆》。
何谓国色?国色乃中国之代表,中国之精华。何建明解释得更精辟、巧妙:“国色乃中国社会之状态、中国时代之状态、中国发展之状态。重庆直辖后如此发展的速度,人民生活幸福,江山如画如歌,这不正是国家之颜、民族之色嘛?”
何建明说,重庆景致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尤其是十年直辖创造的城市之美、经济之美,无不让人羡慕和赞叹,这些都体现了重庆人民勇于创新的发展与进步之美。
不去看重庆,你就不知道今日中国
不去读重庆,你就不懂得历史中国
不去游重庆,你就没欣赏锦绣中国
不去吃重庆,你就没感受味道中国
不去爱重庆,你就没体会美色中国
——摘自《国色重庆》
记者 李心成/文 张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