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坛】
别把爱心看成“理所当然”
黄崇德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支部书记)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从正面来分析:司机们自觉参与献爱心活动,这点做得很好。
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社会中的部分人群素质不高,他们把社会对他们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扭曲了社会的爱心。这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学校、家庭在对孩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合力,而不是阻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这样的学生、家长毕竟是少数。不应该让少数孩子、家长的行为影响大家的热情。今后,社会的爱心要继续进行下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爱心队伍中来。
过度“保护”不利孩子成长
高思刚 (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关于以上事情,很值得大家好好反思。孩子家长在社会爱心面前表现出的不和谐行为,可能是高考的压力在心理、情绪上的反映。从特定的环境、氛围出发,我们可以给予理解。但是,把他人的爱心当做理所当然的想法是很不应该的,这可能会令给他们爱心的人感到不愉快,甚至心寒。所以,出现以上行为的学生、家长一定要好好地去反省。
高考期间,很多家长请假接送孩子、为孩子租休息房;政府部门也努力为考生创造条件,如减少噪音等;甚至很多不相识的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来为学生的高考创造便利。从表面看起来,一切为孩子的高考提供方便的都是爱心活动,出发点也都是好的。但是,整个氛围都这样,这反而容易让孩子在理解上进入误区,认为别人为他们做的是应该的。
有个问题我们不能不重视:现在的孩子,在过分的保护中长大,因此我们为他们做得太多对他们不一定是好事。过分的保护,一方面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凡是事情过了头,就容易产生反面的影响。高考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步,没有必要搞得全民皆兵。有的家长为学生保管准考证,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今天你能为孩子保管准考证,明天你是不是应该为孩子保管身份证,以后是不是得为孩子保管支票。过多的关爱,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