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江湖”的形成往往于社会关爱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在这里,有的只是弱肉强食,在这里,社会的正义正在一点点消失
6月9日晚看央视12频道的《中国法治报道》,一条不太新的新闻让人震撼。5月31日,安徽太和县宫集镇张营小学5名12岁女孩集体跳河自杀,两名女孩溺水身亡。
又一起不堪校园暴力而引发的悲剧。前不久,央视《新闻调查》对广西电白县三中学生杀人案进行了调查。根据记者的访问,杀人的学生一大杀人动因同样是因为校园暴力。不同的是,无力反抗的太和女生选择了自杀,而电白三中那名男生选择了流血。
自杀与杀人,两起悲剧传达给我们一个最强烈的信息就是学生安全感的极度缺失。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受到了欺负可以向老师反映,可以向家长诉说,更为严重的侵害可以报警。但两起悲剧中,我们想当然的几种可以庇护孩子的途径没有一个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悲剧面前,这三方的作用大约只能停留于追悔莫及。
是什么让孩子对于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如此缺乏信任?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过笔者认为,在一起又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软弱无力的防范措施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恐怕是孩子们对他所能想到的救助方式失望的最关键原因。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后,长期被欺负的孩子只能两者取其一,或委身于某一强势校园势力,或不堪其辱走向自杀或展开血腥报复。
除了因引发悲剧而被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到底还有多少校园暴力事件在看似平静的校园里暗流涌动,家长不清楚,老师也不清楚,该管一管这个事情的政府职能部门不清楚。当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形同虚设,当老师满足于上课挣钱一了百了,当有关部门对这样的现象不闻不问,我们难以想像,我们的学校培养的人才会是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
“校园江湖”的形成往往于社会关爱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在这里,有的只是弱肉强食,在这里,社会的正义正在一点点消失
。但愿电白三中学生杀人血案与太和小学生集体投河的悲剧能够警醒我们的麻木。暗淡的血色,灰色的人生,这与他们花季般的年龄多么不相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