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新款的MP3播放机,价签上明明标着458元,但是不同顾客购买的实际价格却不相同,有人花原价购买,而有的人只花了380元。据了解,在一些数码卖场的专柜里,很多明码标价的商品并不一定按照标价来销售,对不熟悉行情或不善于划价的消费者来说总要吃亏不少。
消费者赵女士日前来到本市一家大型数码卖场,在某品牌专柜选中了一款标价458元的MP3播放机,正当她准备付款的时候,遇上另一位消费者拿着同样一款MP3来要求商家帮助升级软件,这时她惊讶地发现那位顾客的销售小票上却清楚地写着“380元”。后来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人家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成交的。令赵女士不解的是,正规的卖场不都是明码标价吗,怎么还能划价呢?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这种不按照明码标价销售的现象在数码消费市场上相当常见,特别是MP3、数码相机以及优盘、存储卡、电池等一些数码外设等产品,几乎都是可以“议价”的,即使是在品牌的正规代理商处购买,通常也可以与商家划价,而且划价的幅度都不小。
有商家透露,大多数消费者购物时都有讨价还价的习惯,因此商家便会把价签上的价格标的略高一些,从而留下优惠的空间。
以一款中档的数码相机为例,标价2280元,但是最低1880元就能成交;一款数码相机的专用锂电池,标价320元,实际180元就能买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虚标价格的做法对那些不了解行情或是不善于划价的消费者来说,实在是很不公平,购买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却无法享受同样的价格,无形中造成了对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侵害。
更有甚者,一些商家以不开发票为条件,承诺在标价基础上进行优惠,结果消费者表面上得了便宜,可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又会因为票据不全影响售后服务。
事实上,按照《价格法》和发改委《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的规定,所有商品都应明码标价销售。市场分析人士称,那些把明码标价当幌子,不标实价,能赚一个算一个的商家无疑是在拿诚信作代价换回蝇头小利,这些误导甚至是欺骗消费者的商家迟早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