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 邹声文)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唐钢、济钢六家大型钢铁集团和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以及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近日签署协议,组建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解决钢铁行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巨大制约因素,保持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参与联盟的六大钢铁集团的钢产量已占全国钢产量的25%。通过采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亿吨。
据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已占全球贸易总量的40%,面临资源供给的巨大压力。钢铁工业的发展对中国水资源的有效保障和环境保护等也构成巨大压力,吨钢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高出15%至20%。一些高附加值产品仍然依赖进口,与钢铁强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尽管中国拥有非常先进的生产装备,但很多都是重复引进国外技术,代价就是抑制国内研发和装备制造能力提升。中国钢铁产业如果不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采取相应的对策,将进一步拉大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
有鉴于此,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支撑钢铁产业持续发展的技术。
这一联盟将从大型焦炉能源高效转换技术、超大型高炉系统工艺技术、高品质薄板生产技术及高品质中厚板生产技术等角度加强联合研发,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工艺与装备,自主创新集成出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
按中国年产钢3亿吨计算,采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每年可向国家提供3亿吨优质钢材,还可形成2100亿千瓦时的发电能力,提供9000万吨水泥,并可以使吨钢能耗降到640公斤标煤以下,降低钢铁工业总能耗2700万吨标煤,节约水资源16.2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亿吨。
:
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式,集聚各种创新要素于企业,这既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现实考虑,也是顺应世界产业技术创新趋势、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现实来看,科技力量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迫切需要社会各种创新要素持续稳定的参与。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