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黄的灯光,树影婆娑的石子路,成堆的西瓜,塑料薄膜帐篷顶上劈啪劈啪的雨声,还有斗笠下那一双双焦虑的眼睛……
昨夜,我们新闻热线记者走近4位瓜农,夜雨中,他们发出阵阵叹息声。
鼓楼二条巷:
瓜农徐寿生:夫妇俩只卖了一个瓜
在鼓楼二条巷错综复杂的巷子口,路灯下50多岁的徐寿生睡在一块塑料薄膜上,头顶附近点着一盘蚊香,这袅袅的一缕青烟可以让他睡一个囫囵觉。
这是自从他们夫妻6月2号开始在二条巷卖瓜的场景,那几天西瓜还保持在1块钱或者8毛钱一斤的水平。他们家三亩地的西瓜倘若全部能以这样的价格出售,那么他们前期投入的1000多块钱的种子、肥料、农药以及三个多月的忙碌就有了欣喜的回报,可是从前天开始,小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昨天晚上10点多钟的时候,徐寿生穿着雨衣在整理西瓜摊,汇聚起来的雨水开始漫到他们的西瓜下面;李秀兰趴在藤椅的扶手上打瞌睡。整整一晚上,他们一个西瓜都没有卖出去。
巷子口的修鞋人同情他们夫妻俩,晚上收摊的时候,把鞋摊上的一把大遮阳伞和一张藤椅借给他们。在这个晚上,他们夫妻俩至少有一块伞那么大的地方,可以淋不到雨,安静地在那么多西瓜旁边打个瞌睡。这一整晚,他们就做成了记者这一笔生意,卖出去一个瓜。
剪子巷口:
瓜农张长飞:今年肯定没有去年赚得多
昨天晚上21时,一名中年男子冒雨来到剪子巷口买瓜,张长飞连忙站起来,“3毛钱一斤,保熟保甜。”说完,张长飞拿出一把小刀,挖出一片瓜瓤递给他,“你尝尝,保证甜的。”他显得很急切。
“今年天气不好,收成不好。”张长飞告诉记者,他和3个扬州老乡在江宁农村承包了20亩地种瓜,每亩地的租金是400块钱。“今天忙活了一天,就卖了1000斤不到,你算算,才300块钱。”张长飞说,去年,他们4个人卖瓜赚了4万块钱,每个人分到1万。今年,除去运费、肥料等开支,估计每个人只能赚到四五千块钱。
常府街:
瓜农老徐:心忧卖瓜愿天热
路灯下,瓜农老徐坐在塑料帐篷下,寂寞地看着来往的行人。“昨天卖了七八百斤,今天只卖了两百斤多点。”老徐愁眉苦脸地拿起一只瓜:“看,一下雨瓜就不行了,皮都软了。”他期盼着天气赶紧热起来,越热,他的瓜卖得越快。
老徐的瓜车,停在常府街的一个巷口,小卡车上支起块塑料薄膜,权当雨篷;车上横着一块木板,老徐的妻子躺在木板上休息。“幸亏雨不大,要不这雨篷还吃不消。”老徐说,他的一车瓜已经卖了三分之二,估计再有一天,就能卖完了。
他是丹阳人,家里种着15亩地西瓜。在本地一斤只能卖个两毛钱。老徐便拉上一车瓜,到南京来卖。“别看车小,有1500斤呢!昨天热,生意不错,一天就卖了七八百斤;今天就不行了,都快收摊了,才卖了两百斤。我就担心下雨,这一下雨,我的瓜就难卖咯!”
“明天一定得卖掉!4毛也行,再下去3毛也卖!”老徐下定决心似地说。
华侨路附近:
瓜农孙红富:明年不种瓜了
雨越下越大,华侨路上的瓜农孙红富和三个朋友躲在油伞下,脸上满是愁云。
孙红富是宝应人,种瓜历史不长,才一年。他和朋友一起在江宁租了120亩地,租金100元/亩,一年下来,租金总共12000块钱。“我们早就估算过了,120亩地大概能产50万斤西瓜,平均价最多4毛一斤,20万毛收入,除去各种成本,最终最多能赚个5万,12个人,一人分四五千。”然而,孙红富的朋友对他这番话并不赞同:“没有这么多,不亏本就好了,如果天气不好的话,肯定亏本。”他介绍,往年这个时候,西瓜至少7毛钱一斤,今年只有4毛,有的瓜农才卖3毛,“虽然卖瓜可以进账了,但是仍然有费用啊,每天,光运费就要二三百块,还要交给市容300块垃圾费,偶尔还会有一些小混混来捣乱,买瓜不给钱,甚至砸瓜摊,即使是顾客,也会扣个三毛两毛的。”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只能睡在运瓜的三轮车里,遇到下雨天,没地方睡,只能坐在油伞下,瞌睡到天亮。
“我们明年肯定不种瓜了。”孙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