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行列中,拥有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名城南京,更加吸引了全国和世界的目光。南京人从自我审视中寻求突破,从生动的实践中科学总结,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城市创新体系,南京人已习惯地称之为“南京模式”。
“南京模式”的自主创新,是紧扣创新型城市成长规律和南京科教型中心城市特点,以科教资源优势为基础支撑的自主创新。从国际国内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创新型区域成长的规律看,创新优势突出的地区,往往是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大学城向创新城拓展,科技城向研发城延伸,是多数科教型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南京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把这种源于科教资源集聚优势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推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所在。南京人特别提出要同步推进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就是要使创新成为科教中心的重要组成,科教中心成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南京模式”的自主创新,是紧扣创新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南京科技创新实际,以应用开发与科技创新型产业融合互动、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有机结合为主导路径的自主创新。长期以来,南京科技事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中,也同样一直存在着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充分、科技人才创业不够踊跃的问题,虽然目前应用技术类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已经达到1/3,科技人才本地创业的比重也在快速上升,但这方面潜力空间仍然很大。南京人说的好,在宁科技成果如有一半以上实现就地转化,南京的60万科技人才如有相当比重进行就地创业,南京的创新能力必将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大的跃升,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也将呈现更加蓬勃向上的生动局面。
“南京模式”的自主创新,是紧扣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南京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以开放带动为重要动力的自主创新。一方面他们利用科教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条件,扩大招商引智,把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开放优势与研发优势,把南京的创新成果推出去。通过内外要素结合,在更大尺度优化重组南京自主创新体系,在双向互动、要素对接中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新的提升。到去年底,全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超过300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50多亿美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南京投资兴业,特别在研发、金融服务、软件等领域,20多家世界著名知名软件企业和研发中心在南京落户。引进国外研发资源,共同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南京自主创新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南京在新一轮开放中领先一步的发展亮点。
“南京模式”的自主创新,是紧扣科技创新的制度需求,以优良机制为根本保障的自主创新。创新活动是经济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也是价值链中的高增值环节。
从国际国内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看,良好的机制是诱发创新冲动、孵化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南京人努力在激励创新的机制建设上形成品牌,特别是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完整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的保护激励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保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基本框架,去年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中,南京位居第五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南京在机制创新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南京模式”的自主创新,是紧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以“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创业”为精神导向的自主创新。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在近几年的发展实践中,南京人提炼和塑造了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新时期市民精神,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市民群众投身创业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活力的迸发。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创新创业”的城市精神内涵作了进一步提升,明确提出,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创业”的精神成为重要导向,更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更大程度地冲破制约科教资源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思想意识瓶颈、体制机制瓶颈、政策服务瓶颈,更大程度地培育全方位的城市创新文化,真正把各种资源盘活,把各种机制搞活,把各种人才激活,让科技人才从大院大所中走出来、用起来,让创新成果从研究室释放出来、转化起来,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创业”,成为催生丰硕创新成果的精神内核,成为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文化品牌。南京,创新发展慨而慷!(原载6月5日《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