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科技创新,“点石成金”。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我省积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在有效利用能源、降低排污上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先进技术,助推“深度治污”
工业三废,是全球环境恶化的祸首。
“有机有毒废水处理”是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利用树脂吸附与资源化新技术,能够实现化工产品无废排放。目前,该技术已在中石化南京化工厂、江苏扬农化工集团公司等企业应用,国内市场覆盖率达80%,每年减排COD550吨,苯系物160吨。
在吴江科林集团,记者见识了省科技攻关项目的成果“布袋除尘器”。这种产品,主要用于钢铁冶金等行业的粉尘治理和烟气净化。按2006年国产铁能力4.042亿吨计算,利用该技术,每年可节约新水7.9亿立方米,节约循环水150亿立方米,节电85.4亿千瓦时,节省焦炭220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00亿元。
扬子石化的7盏“天灯”灭了6个,是一条曾经引起许多人关注的新闻。它的背后,也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江苏中圣集团自主开发的“火炬回收排放系统”,彻底解决了废气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
织一张循环经济的网
借助科技的力量,江苏还崛起了一大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书写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精彩篇章。
走进兴澄特钢公司,一个优美的花园式工厂映入眼帘。据介绍,该企业通过实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综合技术”,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已投入8亿元,在全国率先进行以低热值高炉煤替代重油进行轧钢加热,仅此一项全年为公司节约重油5万吨。他们还采用新技术,使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达96%以上,为全国领先水平。现在企业每年从循环经济项目中获益超过2亿元。
据省经贸委张金国处长介绍,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我省在抓好3个国家级试点单位的同时,又选择100家企业、15个工业(农业)园区、15个城市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2006年,省财政使用3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实施63个循环经济项目,共节约标煤92万吨,减排CΟD1100吨。
500只“电子眼”,遥控重点污染源
常熟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推遥感器,记者在显示屏上便看到了30公里外的一家电厂,并可扫视厂区每一个废弃物堆场。据了解,这套“环境检测远程系统”,实时监控着全市90个重点污染源,自动采集、传输、加工信息,每2小时取样一次,形成报表。如遇超标排放,系统自动报警,并能自动关闭企业排污口。
省环保厅监测处处长柏仇勇告诉记者,自2002年起,我省先后投资1.73亿元,建立起全国领先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目前,全省已建起空气自动监测站140多个,占全国1/6左右;水质自动监测站40多个,占全国1/10左右;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500多个,占全国的1/10左右。其中,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系统,以市为单位实现了联网;空气和水的自动监测结果,则实现了全省联网。(杭春燕郑焱宋金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