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等方面情况,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
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关于《专项行动》
六大目标
《专项行动》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气候变化科技工作要实现的六大目标:
气候变化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
重点行业和典型脆弱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参与气候变化合作和制定重大战略与政策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气候变化的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研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技人才队伍的水平显著提高;
公众的气候变化科学意识显著增强。
四大重点
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候变化科技发展需求,《专项行动》明确了四个方面的重点研究任务:
一是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
二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
三是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
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还有就是普及和推广。
六项措施
加强领导与协调,共同推动气候变化科技工作;
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的学科建设;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为气候变化科技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科学意识;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气候变化的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国际技术转让。
“发烧”后果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全球缺水人口将增加4亿到17亿人,有些两栖动物就会绝迹;如果气温每升高2摄氏度,目前世界上约100多万个物种将濒临灭绝。
来源:联合国国际气候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报告
可能引发全球资源争夺战
气候变化可能让全世界步入一个争夺水以及其他稀缺资源的新时代。
来源:英国外交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
极地海洋碳吸收能力降低
地球上大约一半以上进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如果气候变化的趋势继续下去,海洋吸收人类释放的温室气体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损害。来源:最新环境研究
将影响全球数十亿人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积雪融化、冰川缩退以及永久冻土层解冻导致的洪水暴发、海平面上升、饮用水和灌溉用水短缺等问题将影响到全球数十亿人。
到本世纪末,地球上大部分冰川均会缩小4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会高达80%,而南北两极地区的海冰覆盖范围也将减少1/4。冰川范围的不断缩小将影响到世界众多的河流,现已受到威胁的河流包括锡尔河、阿姆河、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河、长江和黄河。
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冰雪瞭望》报告
“抗暖”历程
中国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2006年初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
2006年12月正式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一部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2007年3月初,《专项行动》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先后五易其稿并最终定稿。
答记者问
企业主动投入节能减排
记者提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整个科技专项需要多大的资金的支持?目前我国最需要加大投入的是什么方面?
万钢:全面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很大的投入,但是,这个投入要创造一个新的机制。从科技部在第十个“五年计划过程当中,现行的投入已经超过25亿。“十一五”刚刚开始,目前的第一批的项目当中,已经投入了46亿,也就是说将近翻了一倍。
与此同时,比如说发改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方面,我们的环保局在相应的环保技术方面的投入也是相当的大。各个地方的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就更加具体。更值得我们高兴的是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也主动地投入了节能环保、减少排放的工作,他们一方面在高耗能的企业,比如说炼钢厂,特别在进行循环经济方面把排放物作为原料,然后减少排放的工作,有很多的企业做的很成功。还有一方面,就是开发节能环保的技术。这里面我们有很多机械制造业,包括汽车行业都做了很多的工作。
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是发展方向
记者提问: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研究和推广方面是否走了不少弯路,而且现在的发展方向也不是特别的明确?
万钢: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没有走弯路,我可以给你扩展一下,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当中走没走弯路?确实走过。比如有的国家开始发展了充电池的汽车,结果后来发现它作为一个长距离开的汽车的话,一直充电不能满足要求,这也是一个弯路,后来大公司停止了这种做法。但是,我觉得中国新能源汽车,正是在观察了很多先进国家在上面所做的一些对新能源汽车探索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几个五年计划中,科技部有两个重大的科技专项,一个是叫清洁汽车行动,还有一个就是电动汽车行动,在清洁汽车行动中主要是发展替代燃料燃气的汽车,这是它的重点,到今天北京已经有3000多辆燃气的公共汽车在运行,而且运行多年。而且不光是在北京,在全国有十多个大型、特大型的城市,比如上海有三万多辆出租车配备了燃气汽车,这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在“十一五”期间将对这方面更多的推进产业化,形成更多的产品,做大量的工作。
在电动汽车专项当中,纯电动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煤炭利用的空间还很大
记者提问:第一,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中是把能耗降低20%,那么降低20%能耗的标准具体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是多少?第二,现在中国正在兴建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发电厂的建造是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那么中国政府有没有考虑建造新的发电厂的标准?
万钢:用什么样的标准折算成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一问题,具体的技术和方法都在研究当中。考虑到中国是一个煤消耗大国,我们减少能源消耗也就是说大量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在这方面,我们的空间和潜力还是相当大的。
我当了四年同济大学的校长。过去的四年当中,我们很早就开始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我们从使用电的节约,使用燃料节约,采用新型的信息化管理的节约,特别是提高学生们对能源环境的重视这方面,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建成了我们的节约型的校园。这个有具体数字,光是在能源费一项,我们比原来节约了1200万,将近20%左右。这是一个小小的例子,是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在建造发电厂的过程中,我们也特别注意了,作为燃煤的发电厂怎么样减少排放,采用最新的技术,怎样减少它的排放,特别是在硫排放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所有的新建的都有这个装置,包括电厂的规模,提高能源效率,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关于二氧化碳封存等技术,据我所知,这些技术还不成熟,我们还在努力的尝试。总之,我们建设的时候,一方面按照需求,按照最低的需求来建设。另一方面,按照最高的效率来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特别把它的排放作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来考虑。
2050年单位GDP能源利用率提高80%
记者提问:实施这一《专项行动》,估计到2020年在中国能够减少多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我给你提供两个数字。一个是,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20%;在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还有另外一个数字,就是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单位GDP的能源利用率要提高80%。这两个数字就说明中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决心。实际上这两个数据也很说明问题。为什么这么讲?反过来算,假如不实行减排,不实行各种各样的努力,那么到2010年等于增加20%。假如不实行减排的措施,到2050年就等于增加80%。所以,减少排放和提高效率就是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工作。减少的也就是基本量。对于具体减少多少量,这个算法在科学上还需要研究。在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模型中有二十多种,各家的说法也不太一样。所以,具体量化的指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中国目前做的努力,采取的措施,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肯定会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贡献。
王萍X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