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直辖为重庆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发挥直辖优势使重庆发展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
重庆直辖10年来,虽然变化显著,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
胡锦涛同志对重庆工作的重要讲话,确立了重庆直辖市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指明了重庆新阶段的发展路径,是重庆发挥直辖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直辖以来,重庆人民牢记历史使命,发挥直辖优势,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发展成就显著,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直辖10周年前夕,胡锦涛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对重庆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为重庆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重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开拓奋进,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力争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直辖为重庆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庆有着特殊的市情。全市辖40个区县(自治县),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0多万。重庆是中国最年轻、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基础薄弱、任务繁重、困难突出的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又有广大的三峡库区。
特殊市情蕴含着特殊优势。直辖的重庆实行市对区县直管,没有中间层,行政损耗相对较小,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执行效率相对较高,这种体制优势有利于统筹市内各区域发展;地域扩大和人口众多,使重庆土地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这种资源优势有利于全市生产力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处于我国南北东西几何位置的枢纽,这种区位优势有利于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以点串线、以点带面、重点开发”战略,加快建设和发展。同时,大规模的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中央大力扶持库区发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为库区产业重组、经济再造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家对老工业基地、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为重庆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发挥直辖优势使重庆发展迈上新台阶
直辖以来,重庆市紧紧抓住并努力用好各种机遇,充分发挥直辖优势,不懈探索,大胆实践,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0年间,全市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2倍,地方财政收入增加9倍,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增加1倍多,基本完成了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的主体攻坚任务,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市建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实现“半小时主城”、“8小时重庆”,高速公路密度在西部地区是较高的;达万、渝怀、渝遂铁路建成通车,轻轨二号线建成运营,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建成一批重要港口和码头,“一大两小”机场格局初步形成,能源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库区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基本完成百万移民任务,调整搬迁淹没工矿企业1392户,搬迁安置移民103万;库区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就业形势出现重要转折;库区水环境治理、库周绿化带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取得巨大成绩。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较大进展。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初步形成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天然气和盐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1%;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涌现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起步良好,初步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比大幅提升,经济增长显现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趋势。
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积极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有效途径,用好用活国家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建立市直机关、主城区对口扶持贫困地区的互动机制,实施“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工程”和“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下降到53万,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入西部地区前3位。
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可喜进步。认真落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环保行动,空气质量逐年改善,污染治理、绿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节能降耗指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长江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进。
实践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只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好直辖优势,就一定能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更大发展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经过直辖10年的发展,重庆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全市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日前,国家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以移民为本解决三峡库区问题。目前,重庆已基本完成百万移民搬迁的主体任务。但与此同时,库区产业发展、移民生产就业、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也随之凸显,解决好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生态安全问题成为突出而紧迫的任务。这就要求坚持以移民为本,以实现库区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为目标,科学规划库区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积极推进库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最大程度地减轻库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压力,实现移民的安稳致富,保障库区的生态安全。
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提高中心城市对广大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助推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切实走出一条符合重庆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发展新路,进一步筑牢重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基础。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必须站在对中华民族负责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切实加强重庆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生态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快城市化进程。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化;高质量搞好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建设的集约化;高效率搞好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注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和宜居环境建设,杜绝片面扩大规模、粗放发展现象;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集体与个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发挥直辖优势中实现科学发展
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对重庆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希望重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思路、真抓实干,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同时,要求重庆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确立了重庆直辖市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指明了重庆新阶段的发展路径,是做好重庆各项工作的总纲,是重庆发挥直辖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
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加快”和“率先”的更高要求,到2012年,力争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五大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作用明显增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框架全面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雏形基本形成,向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到2020年,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和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区域综合竞争力、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三个领先”,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深入实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五大战略”。一是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增强城市对农村、“一圈”对“两翼”的辐射带动力,搞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探索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扎实推进科教兴渝、人才强市和文化兴市,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培育,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和谐重庆,不断增强重庆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实施大开放大创新战略,积极推进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协作,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四是实施生态安全保障战略,继续推进生态大市建设,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实现“加快”和“率先”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
加快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以主城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并充分发挥其领头领跑的作用。发展“两翼”,促进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提速提档”,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促进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做特做优”,努力建成武陵山区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扶贫开发示范区。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从整体上科学规划城镇体系、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推进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实施农民工养老、工伤、大病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制度,鼓励进城农民从务工性转移向居住性转移转变;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强化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建设投入,构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