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街头的多光源景观灯。
大连街道上的槐花灯。
本报大连6月14日电(记者王金海)“大连的夜景真美呀!”华灯初上,徜徉在大连星海广场的一群外地游客,发出连声赞叹。星海广场面积100万平方米,周围有61个槐花灯立柱。记者数了一下,每柱分上下10层,每层有12个灯泡,共120个。大连星海湾商务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海告诉记者:“每柱灯安上了20瓦节能灯泡,总功率为2.4千瓦。”
槐花,是大连市花。10年前大连最早出现槐花灯,在一根灯柱上并排安装108盏灯头。
由于其形状酷似盛开的槐花,人们习惯称之为槐花灯。据大连市路灯管理处处长秦大海介绍,这种槐花灯立柱最多的时候有305个,由于浪费能源,从2004年起被陆续撤掉了不少,作为路灯的功能已逐步被取消。目前剩下的156柱槐花灯,全部位于大连的迎宾路线——机场路和中山路上,而且只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时才会开启,每次只亮4个小时。大连的槐花灯,已经成为节庆灯。
林海介绍说,夏季晚上,星海广场每晚都有数万人乘凉观夜景,如果没有这些槐花灯,星海广场就会逊色不少。从2003年开始,出于节能考虑,星海广场槐花灯已经安装了节能装置,每晚11点之后,其中2/3的灯自动关闭。
本报鞍山6月14日电(记者何勇)胜利广场是鞍山市的代表性广场,路灯本来已很现代化。去年起,鞍山在本已敞亮的广场周围添加景观灯。每柱灯由108盏灯组成,12层,每层9盏,如盛开的槐花,被称为槐花灯,共有48柱。
不过群众并不完全认可。一位住在广场周围的市民说,每个灯泡20瓦,每柱灯就是2160瓦,48柱灯每亮一个小时需耗电103千瓦时,每天就算亮10个小时,全年得耗电几十万千瓦时。而且,由于这种多光源灯光线太强,行人和车辆经过都有眩光感觉,造成较强的光污染。
不止是胜利广场,在鞍山几条主要道路、广场公园,也新安装了不同样式的多光源景观灯。对胜利路等主要道路的机关、事业单位,政府出资进行“亮化”。
鞍山市建设局局长廉长清介绍,2006年上半年,为迎接一系列大型活动,鞍山市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的“百日会战”,建造了这些景观灯,改变了过去“白天高楼大厦,晚上漆黑一片”的旧模样。2006年7月,建设部发布《“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后,鞍山市意识到原有景观灯存在的诸多缺点,专门发文要求“景观灯只能在节假日亮灯,烘托节日气氛;并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达到国家照明标准”。
“不夜城”,有必要吗?(短评)
何 勇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很多地方都搞起“光彩工程”、“亮丽工程”,打造“夜景”,有的地区甚至提出建设“不夜城”。
城市照明除了保障群众出行方便安全外,具备一定的景观特点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地方拆除功能性照明灯具,大量采用“华灯”,用于道路照明,这样做,不但耗资大、耗能多,还会因灯具光源的直接暴露与环境形成强烈的亮度反差,对行人和车辆造成眩光,形成光污染。
其实,较之于主干道、广场的璀璨夜景,百姓里弄、背街小巷更需要“亮化”。在不少城市,里弄小巷基本上是黑灯瞎火,城市照明应在这些地带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