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洪江·沙吾提后悔没有好好学汉语,看看当初的同学,学习好的上了大学,汉语好的在外面做生意赚了大钱,吐洪江心里又羡慕又郁闷,去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至今耿耿于怀。
去年2月,吐洪江到喀什做批发蔬菜的生意,一个汉族老板让吐洪江送菜。
在新疆南疆少数民族聚集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懂汉语成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最大障碍,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接见第二届自治区农村青年致富状元座谈会时提出“各族优秀农村青年要学好用好科学技术,要带头学习双语”。
今年3月初,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组织开展“万名农村青年双语学习培训”活动,今年全区计划举办培训班200个,培训人数1万人,培训重点是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南疆地州农村少数民族青年。
回乡工作的热沙来提做了汉语培训志愿者,她深知“现在不懂汉语就等于找不到工作”,她想帮帮乡亲们。刚开学,报名的人不少,每班有30人,然而,她发现听课的农村青年却一脸茫然,不知道要做什么。有些人还觉得“我当农民好好的,学汉语又没用”,许多人不愿来了。
热沙来提急了,不断地给他们讲外面的世界,讲学习汉语的好处,“学汉语不但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还能挣大钱!”
这招似乎很管用,课堂气氛渐渐活跃起来,每堂课基本上人都能来齐。
伽师县巴仁镇叶坎克其克乡双语培训班一开班,吐洪江就报了名。家里人也都很支持他。妈妈说,“把汉语学好了,到内地卖葡萄干、烤肉,我们家也会富起来的。”
“‘你是哪个乡的?’怎么说?”“‘家里有多少人?’怎么说?”“‘多少钱?’怎么说?”
在双语培训课堂上,这样简单而又实用的问题提得很多。
农村青年们知道了学汉语的必要性,争先恐后地来听课,课程的设置也变得丰富起来:实用汉语、实用技术及相关的维权知识都能在课堂上学到。
“他们都来了,为啥不让我来?”“人已经招满了。”“那让我在旁边听一听。”现在,许多班的学生都达到40多人。
伽师县巴仁镇叶坎克其克小学汉语老师阿不都克的班有60多人。由于当地农民做生意的多,他还原情景式的教学法受到了青年欢迎,每堂课都引起大家热烈讨论。
听说办双语培训班,轮台县阳霞镇青年致富能手克热木·阿不力米提捐赠了1万元培训资金。他向青年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不会汉语,错过了许多挣钱机会。
阳霞镇是一个位于国道边的贸易批发集散地,许多人在这里做生意,双语培训开班后,仅阳霞镇就有110人报名学习,尽管现在是农忙季节,许多青年开摩托车跑七八公里来听课,每次听课至少有七八十人。
事实上,大多数农村青年在学校曾学过汉语,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听得少,说得少,汉语水平慢慢退化了,而现在却是为了用汉语而学汉语,学习动力不同,学习兴趣和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在轮台县阳霞镇,仅参加一个多月学习的农村青年亚库普江已经能和记者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能读汉语文章,十个字中仅有一两个字发音不准,他能快速地用汉语书写自己的名字。
农村人员分散,还要干农活,培训方式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双语培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各地团组织按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乡为单位组建学习班。授课时间按照周六、周日集中授课,每周三次的夜校授课,或者观看远程教育电教片以及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青年志愿者是双语培训教师的主力。目前,全区已从乡镇机关干部、双语教师、大中专毕业生中招募双语培训志愿者800余人。同时开展中小学生“小手拉大手,全家学汉语”、结对子联帮带等形式,推动双语学习培训活动。
参加双语培训的青年不需要交任何费用,教材、作业本都是团组织无偿提供的。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还免费发放了1万册《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实用汉语手册》,录制了2000套农村青年双语培训教学光碟;制作了5000册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百句用语卡片;提供了1万张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服务卡,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咨询、生活管理和权益保障各项服务;发放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就业指南2000册。
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书记吐逊江·艾力说,“万名农村青年双语学习培训”活动正是为了让农村青年开阔眼界,走出去,掌握外出务工技能,拓宽转移增收领域,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本报乌鲁木齐6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