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原本成绩优秀的十岁少年突然厌学,宁愿像流浪儿一样睡楼道也不想回家。为拯救儿子,单亲母亲想尽办法却仍无果。前日,为儿子心力交瘁的娄女士向本报求助。
前日上午11时,高新区人和街道兴业路20号,娄女士家。
军军的卧室墙上贴着八九张奖状,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征文比赛一等奖、英语听说读唱竞赛一等奖、热爱劳动的小帮手……最近的一张奖状是今年一月的。床头旁,一张中英文对照的升旗仪式台词曾被担任学校升旗主持的军军背得滚瓜烂熟。
“两个月前开始变的。”娄女士说,儿子从小就很聪明,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平时她对儿子有求必应,生活学习用品都是买高中档的。两年前,娄女士丈夫病逝。这学期开始,儿子的成绩直线下滑,有的科目甚至不及格。最近,儿子和几个流浪儿打成一团,一连几天不回家,逃学上街捡垃圾。
“家里就像游戏中的冒险岛,不晓得啥时就会被妈妈大批一顿。”军军说,妈妈脾气不好,他稍微做得有点不对,就会受到一顿打骂。七八岁时,他就开始讨厌这个家,一年前痴迷网络游戏后,他再也不想读书。
采访中,趁妈妈不注意,军军又一溜烟跑了出去。娄女士赶紧下楼打摩的去追,十多分钟后,她空手而回。“儿子是我唯一的寄托,我不想放弃。”娄女士说,前段时间她忙着经营火锅店,有时两三天才回家一趟。每次回家,儿子最喜欢挨着她睡。但如何让儿子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她却无能为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西南大学教科院副教授蔡岳建分析,军军本质上是个善良的孩子,他爱妈妈,也特别渴望妈妈的爱。但由于家长脾气有点急躁、加上爱子心切,平日的严格要求让孩子很没安全感、很孤单,想要逃离这个家。在和同龄人一起流浪的过程中,朋友间的一丁点关心都让孩子特别满足、自由。蔡教授建议,娄女士最好抽出两个月时间多陪陪儿子,只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是不够的,更多的应从精神上关心、鼓励他,在潜移默化中把儿子的兴趣转移到学习和有益的爱好上来,慢慢戒掉网瘾。
编后
一个21岁了仍依赖家人,不能自立;一个才10岁,就以离家、睡楼道闹“独立”。两者相差11岁,但问题都一样: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爱孩子无可非议,怎么爱?爱到什么尺度?这是每个家长和父母穷尽一辈子学习的课题。给糖是爱,扶他走是爱,教孩子飞也是爱……不同的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奉劝各位家长大人,注意方式方法。因为,你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及孩子的一生。
(记者 孟祥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