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志愿者出发前在校园里合影留念
重庆大学10名志愿者昨晚抵达位于四川甘孜州的一个偏远村落。今天开始的此后两个月内,他们将和15名香港大学生,以手工组装的方式,为当地百姓修建一座长约百米的钢索人行桥。
重大10志愿者昨进藏区
金刚是重庆大学10名志愿者的队长、重大“建筑城规学院”的在读研究生,为建这座桥,他向学校申请了休学半年。14日下午,10人背上行囊从学校出发,由云南辗转,赶赴目的地。
10名志愿者昨天在云南丽江靠近四川的一个偏僻小镇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们会有一段时间与外界失去联络:“晚上我们就要进藏区了,要建桥的那个乡,手机没有信号,整个乡也没有一部座机,对外联络都靠邮差送信!”
据志愿者此前提供的资料,他们要去的是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邓波乡,海拔3572米,是藏族人居住区;一条河流贯穿于上邓波乡和下邓波乡之间,全乡千余户人,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村民只得常年锳水过河,几乎每年都有村民葬身洪流。
香港一基金会提供修桥资金
据悉,这座桥建桥资金需要数十万元,资金来自最近成立的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据悉,该基金由香港民众发起,以帮助内地偏远贫困地区修建桥梁为使命,创始人是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吴恩荣。此前,该基金曾为甘肃某山村援建过一座价值28万元的桥。
去年底,吴恩荣来到重庆大学,和金刚详谈邓波乡钢索人行桥的事宜。重庆大学很多学生得到消息后,积极报名争当志愿者。去年底开始,金刚和另9名入选志愿者设计修桥图纸,不停修改方案,和基金会沟通,并联系修桥材料的采购等等。
这次去邓波乡建桥,同时有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的15名志愿者参加,他们昨晚在邓波乡会合。尽管建桥的参与者都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大学生、研究生,该桥最终也将报当地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以保证安全。
手工建桥 旨在交流
金刚说,按照初步计划,他们先在河中设下钢网,网中填满石头筑起桥墩;再用木板铺设桥面;该桥的几个桥墩以及桥栏杆等部位,都将用钢索连接成一个整体,保持稳固。
上述过程所需要的材料,最近将被运到河边。建桥的过程中,不会使用机械设备,而是由这些大学生手工操作。“就像是拼积木一样。”金刚说,如果将同样多的资金划给一家建筑单位,让他们建起一座同样功能的钢筋混凝土桥,或许会节省一些人力。
但吴恩荣教授创立这个慈善基金的目的,是要通过修桥的实际行动,发动大学生广泛参与,将现代文明传递到偏远山区,建立内地和香港之间,文明和落后之间的“心桥”。
记者 陈杰 实习生 何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