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8日电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这种所谓的“互联网政治”现象不仅改变着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政治生态环境。本周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刊文指出,网络成为“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
互联网成为传递原生态的群众情绪和民意的重要渠道
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指出,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所谓互联网政治,是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其性质就是民主政治。这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可以说,在中国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沈宝祥认为,网络成为“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实名开博客,及时向民众传递信息,不少网民向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广大民众联系的新方式。通过网络与网民交流,已经成为很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同民众联系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效率高。
总的情况是,有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上网同民众沟通。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网站,早就开通了。通过网络,领导干部能够便捷地深入基层,听民意,聚民智,加快决策科学化。而且,网上的民意未加筛选修饰改造,有些是“正常渠道”听不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尽管有的可能语言粗俗,言辞激烈,但这是原生态的群众情绪,更是可贵,有助于领导干部掌握下情。
互联网是社会心理缓冲阀、调节器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指出,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是具有调节功能,即充当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调节器、缓冲阀。
在社会转型以及利益群体博弈的背景下,有的人原有价值观随之消解,或扭曲;有的因遇困难暂时无法解决而生出怨气;有的因出现消极腐败现象而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下降;有的人只是一种简单的从众心理等等。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心理冲突、心理不满需要有发泄的渠道与机会。
在今天,社会分层、社会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心理压力需要一定渠道缓冲,社会情绪需要以某种方式宣泄,这样,互联网、博客等,在客观上就承担起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缓冲阀、调节器的作用。因此,对待博客和各种网络言论,只要不触及政治上的底线和道德上的底线,似应以宽容的态度容忍其存在。事实上,在多元的社会,在尊重宪法、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媒体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使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通过特定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渠道,能够反映到决策层。这样可以缓冲各种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局面。如果缺乏包容性,过于刚性,不能把各种意见、正当的利益诉求包容在制度化的表达渠道中,反而易于使某些非主流意识形态演化为“反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社会的紊乱。
互联网拓宽了政治活动的空间
高新民分析认为:互联网可以成为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的有效平台。一是成为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平台。互联网的发展为政务与党务公开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与手段,有关方面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把需要公开的事项传递到多个城市与村庄,以利于群众监督。二是实现公民权利、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如每年“两会”之前均有大量网民通过互联网向“两会”建言献策,温家宝总理亦曾上网查看网民的意见与建议。三是可以成为党组织活动的手段。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些基层党组织就通过网络开展党的活动,如发布活动信息,上党课,交流思想,甚至利用网络办理发展党员的某些手续。当然,从通过网络开展党的活动来说,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利用。比如,建立党内上下沟通机制,通过互联网,可超越时空限制,实现领导者与群众的互动,真正形成上下良性互动的局面。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周静认为,公众依靠网络掌握各方动态,了解公共事务、参政议政、反映自己的意见和愿望,媒体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公之于众,以公众舆论的形式,代表民众与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机构进行沟通、对话,可以督促国家机关切实兑现为公民服务、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承诺,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对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揭露、谴责和控诉,对关涉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进行监督,从而实现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些官员对待互联网仍采取堵、盖、封方法,不符合互联网政治要求
沈宝祥指出,领导干部适应互联网政治发展的要求,要有新的思维,要创新工作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敢于增加透明度,直面群众。有些领导者不习惯于面对面地同公众讨论问题,仍强调通过所谓正常渠道提意见。他们习惯于暗箱操作,对讲透明度很不习惯,甚至有一种恐惧心理,动辄采取简单的堵、盖、封等手段,这是民主意识不强的表现。
沈宝祥也认为,对待互联网政治应当理性。在中国,互联网政治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上网的人还不很多。所以,有人提出疑问,互联网上的民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公平地反映了民众的呼声。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但总的来看,在中国,对领导者来说互联网政治还是新事物,也是一种挑战。中共中央对此极为重视,作为领导干部,要勇于接受网络的挑战,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的高度,因势利导地推进互联网政治的健康发展。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主动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掌握主动,把互联网政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式来倡导,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不仅不会削弱国家的权威,反而会加强国家的权威
有人担心,信息网络技术会削弱国家的权威,甚至会影响政治的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国英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党国英指出,信息技术本身不会颠覆什么,相反,它可以为社会建立一种妥协对话机制提供一种好的技术手段。借助信息技术革命,大众自然可以得到好处,而国家也获得了新的技术资源。有了网络,人们的抱怨或不满情绪可以得到缓慢释放,传统权威方面也可以未雨绸缪,通过有序的工作来化解公众情绪,而不至于因为信息不通,把小事变成大事。这样可以提高社会稳定的程度,减少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
所以,由此看来,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不仅不会削弱国家的权威,反而会加强国家的权威,使国家权威运行得更加合理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