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激发人的斗志和进取心。(资料图片)
医学点评 夏苏英
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
端午节为保健节之说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据查,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过端午节,是我国民众2000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神奇的传说,于是过节内容丰富多彩: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叶,游百病,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目前已突破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体育赛事。
这些习俗与保健有何相关?夏苏英教授认为,习俗多与防病、避邪、驱瘟、驱瘴、消毒、强身等有关。
吃粽子 驱蛟龙祭屈原
民间传说“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诗为证,端午节吃粽子,是屈原故里民间传统习俗。粽子古称“角黍”,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之说;到了东汉建武年,有个长沙人,忽然梦见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粽子,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蛟龙就不会吃了;另一说法是“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以免伤害屈原之身。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
医学点评糯米是粽子的主要原料,吃粽子时,可适当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于消化,也可配些蔬菜一起吃,更有营养。吃时要小心粽子的口味变化,如尝到粽子馅有点酸、发苦、口味不正,不宜再食用;患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和太油腻的粽子。
赛龙舟 娱乐强身皆俱
民间传说唐诗节录:“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赛龙舟,是端午节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据查,“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桨手在急鼓声中甩开膀子,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并力争上游,习俗沿袭至今。更令人惊喜的是,尔后,湖南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盛传于世。
医学点评划船能锻炼腿、臂、胸、腹、背等部位肌肉群,达到健美的功能;最能锻炼腹部肌肉,反复地运动能使小腹平坦有弹性;竞技性强,神情高度集中,锻炼人的敏锐性,是一项全身心运动。
“每逢端午节,总是情不自禁想起那鞭炮声、锣鼓声、指挥手的哨声、桨手的吆喝声、两岸人的呐喊声……”可见,赛龙舟还能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促进队与队、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是项很好的集体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使人身心皆受益。
悬艾挂菖 驱除传染病菌
民间传说端午节在每年阳历五月下旬以后,此时正是气候意义上夏季的开始,日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空气湿度大,利于传染病流行。
于是民间“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悬挂艾叶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医学点评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非典时期,不少人家以此法来烟熏居室。
涂洒雄黄酒 灭蚊杀虫避毒
民间传说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已进入梅雨季节,此时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大,风速则较小,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
每逢端午,为了驱邪、解毒和健康长寿,江南一带的百姓,尤其是农村,老老少少都要喝上几口雄黄酒。当地人配制与勾兑雄黄酒的方法极为简单,一般是将雄黄磨成粉末状后,倒入白酒或黄酒中,辟邪防病。
医学点评雄黄治病原理在于“以毒攻毒”,雄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二硫化砷遇热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它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使黏膜溃烂、出血;破坏血管;损害肝脏。雄黄的砷化物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故切莫直接饮用雄黄酒。
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若一定要用雄黄酒应节令,可喷洒在床下、墙边等角落,以避毒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