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六月十八日电题:兰桂坊:在迎合和固守之间绽放撩人美丽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午后湿漉漉的空气中,兰桂坊POST97酒吧员工小雯露出干净温暖的笑容。此时,她正一边麻利地擦着高脚酒杯,一边与一位内地客用普通话闲谈,她轻声告诉她的客人,兰桂坊最喧嚣的时刻还尚未到来。
如果推迟八个小时来到这里,小雯和她的同事便会端着各式洋酒或饮料穿梭在客人中间,那时的人声鼎沸,会让所有轻声软语失去市场,忘情的喝酒、大声的说笑,兰桂坊的夜注定拥挤而高分贝。
兰桂坊所在的中环地区,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填海工程,但狭窄和局促仍是兰桂坊无法摆脱的宿命。与空间无法大幅扩充不同的是,十年来,兰桂坊的声名早已远播四方,包括内地。
很多内地客在未踏足兰桂坊拾级而上的街道之前,很可能就已经有了与之“亲密接触”的经历。
在北京、上海,或是成都、南京,“兰桂坊”三个字不止一次地被定格在各式各样的招牌上,只不过,在兰桂坊市场业务总监周月如看来,这些翻版都是“形似而神不似”。
内地同名的食肆或酒吧在以特别的方式向远在千里之外的鼻祖致敬,而香港回归的十年间,兰桂坊亦在以自己的方式,向内地靠近。
在兰桂坊一家名为“五十年代餐厅”的地方,老板会向内地客热情地推荐意大利菜或东南亚菜。不同的是,中文已与英文并列于那张色彩鲜艳的菜单之上,英文菜单主打天下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时。
“兰桂坊正以显而易见的方式迎合内地”,一位兰桂坊的老顾客说,“以前,在这里喝酒听到的都是英语,而为迎接内地客的到来,一些服务生已讲开普通话。”
只不过,与那些将“蒲吧”当做生活方式的本地白领或在港驻留的老外们相比,大多数内地客可能还只是这条街的匆匆过客。
内地客喜欢将兰桂坊列入他们的旅程,并热衷于将这条名气大得惊人的街道作为拍照的背景,但仅此而已,他们停留于此的时光似乎还只是浮光掠影、惊鸿一暼,兰桂坊多年沉淀的固有生态和特质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到来而丧失、稀释或方寸大乱。
“目前内地客只约占一成”,周月如告诉记者,而在兰桂坊的“全年盛事”名单中,逾半都是西风东渐的节日。
今时今日流连于兰桂坊的石板路上可以发现,这里依然是本地白领和老外们的“蒲吧”天堂。
在西化店牌的指引下,不同肤色的客人总是赶在入夜时分,以看不见的速度迅速将兰桂坊的每一寸空间填满,后续的客人则端着酒杯倚墙而立,金发碧眼的欧美客是其中的多数,街上也是欢愉的场所,老外身上的浓重香水味与酒香交织在一起,令这里的夜晚变得奇特而美丽。
“西化的特质在这里已深入骨髓,但并不意味她拒绝改变”,一位自称在兰桂坊啤酒里慢慢变老的中环OFFICELADY说,“在迎合和固守之间,兰桂坊总是在寻找最合适的尺度,这里入夜的如织客流告诉你,两者并不矛盾。”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