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改变了美国文化特征的人,还是个无耻地败坏了大众阅读习惯、让读者越来越低俗的人?
一个夏日的夜晚,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蒂娜·布朗再次成为这个文学世界的女皇———这里正举行一个年度文学聚会,蒂娜是这个晚上的主持人。
她不停地穿梭于大厅的各个角落,忙碌地与来自各地的出版界巨头以及著名作家们问候谈话,包括多克托罗、卡尔文·特里林和盖伊·塔尔塞等等。盛装出席的蒂娜看上去是那么光彩照人。
尽管她已经53岁了,却依然显得年轻漂亮。事实上,她是一名金发美女,看上去像是电视明星。
轮到戈尔·维达尔上台致颁奖词了。他对自己的得奖到是没提几句,反而一个劲地夸起了旁边的蒂娜:“蒂娜执掌时期的《纽约客》,是《纽约客》历史上最旺盛的时期。她知道如何把一份杂志的特色挖掘出来并加以推进发展。如果我有足够钱的话,我也会投资让她帮我管理一份杂志。在座诸位应该有不少人有这种能力,那么请你们这样做吧。她是最棒的。”
蒂娜的脸马上红了,她只好用话打断了戈尔的吹捧:“在戈尔演讲前,我叮嘱过他不要谈到犹太人和以色列,他的确做到了,但他谈到了另外一个敏感的话题。”
是的,对于蒂娜·布朗来说,她现在确实面临着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她的新书《戴安娜纪事》。
蒂娜的名人牌
蒂娜是美国编辑界公认的才女,曾出任过《闲谈》、《名利场》以及《纽约客》等著名杂志主编,并令这些杂志大放光芒。当然,她也有过失败的经历,以关门告终的《清谈》杂志是蒂娜最大的败笔。
过去20多年间,蒂娜都是整个编辑及传媒界关注的焦点。她犹如一个女王一般,拯救并带活了若干份知名杂志。刚满25岁时,蒂娜就受聘为在英国有300年历史的老牌杂志《闲谈》的主编。她利用当时查尔斯王储新娶平民王妃戴安娜这一绝好的事件,一下子把《闲谈》升格为伦敦社交论坛的急先锋,出尽了风头,发行量从1万份跃升到4万份。30岁时,她又接手《名利场》这个烂摊子,并使其咸鱼翻生;8年后,38岁的蒂娜又进驻境况不佳的《纽约客》,并再次成功令其起死回生。
打名人牌是蒂娜的绝招。无论是《闲谈》、《名利场》还是《纽约客》,蒂娜这一招屡试不爽。1985年6月号的《名利场》,以里根夫妇相拥跳狐步为封面故事,头条标题是“里根随爵士起舞”,引起了全国媒体的极大关注,这期杂志在报摊上抢手之至,使杂志由亏转盈,起死回生。紧接着在8月号上,蒂娜又刊登了一篇以侦探小说的手法写成的新闻报道,故事情节包括名人、金钱、性和谋杀,再次一鸣惊人。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也成为今后《名利场》杂志的典型风格。
精巧的图片配上小说体式的深入报道,图文并茂地介绍明星和名流们的生活方式,使《名利场》发行量不断上涨,由原来的22万份冲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100万份。这其中,最为惊世骇俗的大概要数用女星戴米·摩尔怀孕裸照做封面,算得上是蒂娜“风险最大的成就”。
接管被誉为“美国人的文化瑰宝”的《纽约客》后,蒂娜再次使出她在《名利场》时驾轻就熟的杀手锏。不过这一次,她自己早已成为最好的名人牌———美国一流的最佳杂志总编辑。在《纽约客》的直邮订阅卡片上,写着这样的文字:“每期仅仅三毛二,《纽约客》带给你最好的漫画、幽默、小说、报道,还有蒂娜·布朗。”
但蒂娜深知《纽约客》的精髓所在,更了解它源远流长的好名头来自何处———《纽约客》精美绝伦的文学品质是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篡改的。因此,她刻意网罗了一批包括普利策得主的新闻高手,使《纽约客》最重要的灵魂得以保留。
蒂娜·布朗,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杂志、才华与名利场的代名词,她代表了一位女性在大众传播领域可能达到的最高成就。而蒂娜本人的性格也可能是这个时代最令人憧憬与唾弃的矛盾体:一些人不停地吹捧她,认为她改变了美国的文化特征;而另一些人则充满了谩骂,认为这个女人无耻地败坏了大众的阅读习惯,让读者越来越低俗。
蒂娜和戴安娜
现在,蒂娜要继续打出她的名人牌———这一次,她打出的是“戴安娜牌”。时至今日,英国人仍然对戴安娜王妃念念不忘,只要是关于她的事情,一律都能引起关注。而蒂娜则用这一张牌把她的“蒂娜式编辑出版”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戴安娜王妃》一书中,蒂娜从戴安娜的婚礼一直讲述到她的葬礼,并且以亲身经历描写了她与戴安娜认识并相处的过程。“那时她穿着一套淡蓝色的晚装,皮肤很漂亮,带着微微的粉红色,简直就像是一颗明珠。”蒂娜回忆说,“我们就像普通的女人与她要好的女友一起进餐一样,只不过,对方是比较出名的人而已。”
蒂娜和戴安娜
一样都拥有雄心壮志,她是个无情的“阴谋家”,不惜一切代价向上流社会靠近。戴安娜在这方面与蒂娜非常相似。在戴安娜16岁时,查尔斯王储与她的姐姐正在约会,那时的戴安娜就已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把查尔斯夺到手并嫁给他。“为了能够嫁给王储,她在17岁前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贞洁。”蒂娜在书中这样写道。
尽管出身并不像戴安娜一样是伯爵家的女儿,但蒂娜也成长于一个有地位的富裕家庭。她从小就读于高级学校,学习钢琴。她的父亲是一名成功的电影制作人。蒂娜从小就是个活跃的女孩,12岁时,她就开始创作戏剧并且关注新闻资讯。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她很快成为学校文学圈子里的风云人物。她与传媒业的不解之缘也是从那时起就结下的,她是学校杂志的记者。
毕业后,她开始成为一名自由作家。在其中一篇作品中,她大力抨击了《花花公子》刊登封面泳装美女的做法,她的作品引起了伦敦著名编辑伊文斯的注意。伊文斯曾经离过婚,有3个孩子,并且比蒂娜年长25岁。但他们很快就陷入爱河。
从某种意义上说,戴安娜与蒂娜的成长背景是相似的。25岁的蒂娜在被聘为《闲谈》杂志主编的两年之后,戴安娜也开始达成她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目标———嫁给查尔斯。而在戴安娜结束她的人生之时,也是蒂娜离开令她成功的《纽约客》之时。
戴安娜还是蒂娜获得成功所打出的第一张“名人牌”。当年,灰姑娘戴安娜一跃成为英国王妃,让全世界顿时对她充满了好奇。而当时蒂娜所在的《闲谈》杂志敏感地抓住了这张牌,令杂志起死回生。随后,蒂娜经常获得王室的邀请,去采访王室的一些相关活动,她掌握了不少第一手材料。
对于蒂娜来说,戴安娜永远是她手中的一副好牌。曾经,她通过戴安娜使自己的事业走上辉煌的开始,现在,她则可以继续通过戴安娜让自己达到更高的目的。但在谈到人们对于戴安娜的怀念之情时,蒂娜的话带有典型的记者所有的无情特征:“我个人觉得,她的去世或者是一种理所当然,因为她就像一颗无比闪亮的星星,在燃烧尽之后便消失了。”(本版文字 黄子虹)
她也反对当下名人炒作
蒂娜经常身着一套拉尔夫·劳伦的白色衬衫,在餐厅里点的也永远是无皮鸡肉、蒸绿豆和一杯绿茶。对于家庭装饰、逛街购物、美酒和美食,她都不甚感兴趣。与对名人新闻敏感的捕捉能力相比,她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似乎永远都差那么一大截。
去年冬天,她一直在为她的新书《戴安娜纪事》努力写作,她从一而终的丈夫伊文斯现在已经78岁,忙于撰写他的回忆录。每天早上,他们会起得很早,随后是一段自行车晨练。直到晚上10点前,他们还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蒂娜说:“我们过的是最典型的恩爱夫妻生活。”
对于当下的名人炒作,蒂娜也有自己的看法:“当时我离开《名利场》,是因为我认为名人文化已经到达一个顶峰,并且很难再有突破。我不想留在那里等待那一天的到来,但我没想到,名人文化居然一直还持续发展。”她接着说,“我对林赛·罗韩的那些丑闻不感兴趣,但我对于她引起了文化思潮上的一些东西还是有些看法。再以布兰妮为例,她把自己的头发剃光这一新闻也让我很感兴趣,但我感兴趣的是,我想进而了解一名女子是如何在媒体的逼迫下变得疯狂的。安娜·妮可·史密斯的案例是我最感兴趣的,因为她的故事表达了美国的一切要素:性、金钱和争论。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大部分美国杂志把她的事件当做头条新闻太过夸张了。”
现在,蒂娜认为她可以在网络上推出一些不错的东西。“现在我还没法确认具体要怎么做,但我确信肯定有一种方法可以做好。但以现在互联网的做法发展下去,今后将会出现没人会写作、也没有会做新闻的局面,因为所有免费的东西会让一切都失去经济来源。”
她和戴安娜的关系
戴安娜永远是她手中的一副好牌:她曾经通过戴安娜使自己的事业走上辉煌的开始,现在,她可以继续通过戴安娜让自己达到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