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七林 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街道保洁员 |
王明贤 重庆市南岸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
今天是重庆正式挂牌成为直辖市的十周年纪念日。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直辖十年来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十年来,经过各界共同努力,重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普通居民对此感受颇深。
在重庆,有关方面为低收入的农民工专门修建了42个阳光公寓。一个12平方米的房间,每天租金仅需1元钱。阳光公寓用的是政府闲置的房产,政府投资装修改造后,将其改成有电视、公共厨房、阅览室的舒适的廉租公寓。据悉,重庆市还将在大渡口区还将建设一座8万平方米的农民工新村,专门给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居住。
除了在住宿以及社会福利上为农民工提供服务以外,重庆市对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培训也从2003年全面展开。重庆市在“十一五”规划中专门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发专项规划。按照这一规划,重庆市在2007年要培训农民工20万人,“十一五”期间要培训农民工100万人。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重庆市在直辖十年间不仅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有计划的培训,还加大了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过去中梁山将石板镇分割开来,虽然离重庆直线距离只有20多公里,但人们要去一趟重庆,开车就要绕着山跑上半天。如今,一条隧道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农民在家门口把农产品装上车仅20分钟就能到达市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
前不久,中央又确定重庆与成都一起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理由相信,重庆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十年前的今天,重庆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在今年重庆直辖十年的时候,我们的记者又来到了重庆,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重庆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看到了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而这其中,来重庆打工的农民工生活的变化格外引人注目。
原籍四川达州的张七林1985年就来到重庆,前十年一直做“棒棒”,也就是挑夫,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的时候,他在社区街道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保洁员。虽然工作不再那么漂泊,但是由于收入比较低,他一直只能住在最便宜的出租房里。
张七林 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街道保洁员:那些地方就很简陋。
记者:自己租的?
张七林:自己租的,天上下大雨,里面在下小雨。
记者:原来住的那个很简陋的房子是多少钱?
张七林:那个地方一个月是五六十、七八十,甚至一百。
十年里,老张目睹了重庆发生的巨大变化,但作为一个异乡人,他从来不敢奢望自己能在城里有一个像样的家。可就在去年,街道里突然通知他,拿到暂住证他就可以去申请入住专给农民工建的阳光公寓。在这里,一个12平方米的房间,每天的租金只有1元钱。
张七林:很便宜,另外水电气费加在一起才46元。
主持人:那么这么一个不到五十块钱就可以租一个月的公寓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在这里记者看到,这个住的150多名农民工的公寓里不仅有一台大电视,还有专职的管理员、公共厨房,还有正在建设的阅览室。墙上的故事栏则更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实用信息。
记者:我看这儿有一个阳光公寓民工工会,这工会是哪儿,就是你们这儿的工会吗?
顾思庆 重庆市南岸区阳光公寓二号管理员:对,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工会。
记者:你们的工会都建设起来了?
顾思庆:我们这个工会是2005年我们自发建立起来的,其中有我一个。
记者:您是组织人员是吗?
顾思庆:对,组织人员,另外有两个道地的农民兄弟。
记者:才一年多一点,你们现在的会员有多少?
顾思庆:现在我们会员有50多人,56人。
记者:都是住这儿的农民工?
顾思庆:都是住在这一块的,全部是住在我们公寓里面的。
记者:将近有一半的人是你们工会会员?
顾思庆:值得可喜的是,现在还有陆续进来的农民兄弟,也积极要求加入这个工会组织。
据南岸区政府方面介绍,像这样的阳光公寓用的都是政府闲置的房产,这样在投资250万元进行装修改造以后,街道再派出三名退休职工作为管理员,一座原先的仓库就变成了农民工倍感温馨的新家。而记者还了解到,现在在南岸区的6个街道建成的阳光公寓已经有了7座。
王明贤 重庆市南岸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和条件,是2005年我们南岸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就是以建设这个阳光公寓、改善农民工住宿条件为突破口,其目的就是切实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这样一来,我们全区现在基本上形成了尊重农民工、理解农民工、关心农民工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重庆市全市已经有42个阳光公寓建成,大渡口区还将建设一座8万平方米的农民工新村,专门给进城加工的农民工居住。而除了在住宿以及社会福利上为农民工提供服务以外,重庆市对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培训也在2003年全面展开。现在在永川市工商学校,就有缝纫、电脑、电工、车工四个专业,学期三个月的农民免费培训班正在上课。
记者:怎么想起来来学这个的?
电脑班学员:反正就想着挺神奇的,什么都想学。以后出去打个工,比如我在大超市里面我要想当个收银员,你要不会打字也不行,你找工作就不好找。
在这里,这些地地道道的农民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触摸键盘、第一次拿起电笔、第一次摇起车床把手,但是,刚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许多人就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两位学员就向记者演示了如何用万用电表测电阻。
电工班学员:先校表,然后再测试,如果大了就调档。
记者:现在这个读数是多少,这个电阻是多大值?
电工班学员:100欧姆。
记者:你学了之后准备做什么用?
电工班学员:我想去开个家用电器维修部?
记者:那不错。
电工班学员:是。
记者:准备开个铺,看看自己能不能当老板。
电工班学员:有那个打算。
洪国津 重庆市农业局农村劳务开发管理处处长:我们想就是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不光是促进农民增收,它其实就是农民通过培训以后让他们融入城市,作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由过去的外出务工型的向居住型的方向转移。那么,居住型的方向转移,我们需要教会他融入城市的本领。2003年我们投了600万左右,到现在目前2007年,我们在这方面培训的投入大约接近2.5个亿那个样子,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农民通过培训以后提高素质。
目前,重庆市在“十一五”规划中,专门制订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发专项规划,按照这一规划,重庆市在2007年就要培训农民工20万人,“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工100万人。
唐继邦 重庆市农业局农民劳务开发管理处副处长:这是我们2007年的劳动力培训和转移计划,这是各个区县的中短期培训计划,然后就是各个区县的新增转移计划。新增劳动力我们每年计划是40万的转移计划,到2012年实现剩余劳动力应转尽转,基本上是转到二三产业去就业了。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重庆市在直辖十年间,不仅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有计划培训,还大规模加大了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九龙坡区,一条海拔450米的中梁山把全区分成了东西两半。山西面的石板镇虽然离重庆直线距离只有20多公里,但人们如果要去一趟重庆,开车就要围着山跑上半天的时间。
王万友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板镇镇长:我们这个镇整个面积大概是24.6平方公里,像这种丘陵地带的占了60%,出行难。难道什么程度?小孩上学到镇上去,大概早上6点钟就开始出发,到学校大概是7点半左右,要步行一个半小时。
其实,一条中梁山不仅造成了人们出行的不便,更阻断了九龙坡区西部经济的发展。曾华荣是石板镇高农村的一名柑橘种植大户,100多亩地,十五六万斤的柑橘是他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老曾告诉记者,原先一到柑橘收获的时候,也是他最犯愁的时候。
记者:运的时候怎么运?
曾华荣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板镇高农村村民:用人工挑,骡子驮,单是挑着走,都要一个小时以上。
记者:从山上要挑一个多小时下去?
曾华荣:是。
记者:那应该是挺累的?
曾华荣:挺累的,确实累。一个人跑上去要一个多小时,要是挑着东西,你说累不累?
记者:是。
但现在曾华荣一家如此辛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两年前,重庆市重要的西部干线华福公路就通到了他家门口,一条隧道也打通了石板镇和重庆市区之间的中梁山,现在他往外运柑橘,在家门口装上车20分钟就能到市区。
曾华荣:现在路修好了,方便多了,现在只要挑30分钟下去。
记者:就是从山上下去就行了。
曾华容:是,下山30分钟,弄到村头装上自己的车,现在就方便了。
滕宏伟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你提的这个例子应该说在重庆市直辖十年的变化之中比比皆是,我们有几个数据来说明这个变化。一个是我们公路总里程从2.6万里变到现在3.7万里,增长了1万公里;而且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不但实现了所有的乡镇通了公路,而且有60%的乡镇是通了水泥路和柏油路,6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其中有20%的行政村也通了柏油路和水泥路,所以就使整个老百姓的出行,确确实实跟直辖之初的体验和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撑,应该说交通在这里面做了一些实事。我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我们要实现两个百分之百,一个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百分之百的乡镇全部通柏油路和水泥路,百分之百的行政村全部通路,百分之五十的行政村通柏油路和水泥路,使得整个农民脱贫致富,或者是说使整个我们城乡统筹的概念有了一个坚实的交通基础。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直辖十年来,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十年成为了重庆历史上最好时期。就在重庆直辖十年的时候,历史再次选择了重庆,前不久,重庆与成都一起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重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重庆人民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