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政协报
李国强 |
香港十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系列访谈之十
李国强:收藏香港历史
刘未鸣 杜军玲 姜贵东
熟悉李国强的朋友,都知道他有很多“宝贝”。这“宝贝”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古董字画,而是各色已经发黄的文史资料和图片。采访中,我们一提到这个话题,李国强马上给我们拿出了很多当年的老杂志、旧照片。一时间,看着1928年香港大学学生运动员的矫捷身姿,欣赏着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明星在周刊封面上的妩媚笑容,翻阅星岛周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新闻,浏览着从40年代港英政府英文版政府年鉴到今天特区政府的中文年鉴,我们仿佛沿着光阴的长河回到了历史的深处,一段段鲜活的记忆就此复活。
《广角镜》总编辑
李国强出名很早。上世纪70年代,很多香港本地传媒和外国通讯社就把他誉为香港“最出色的军事评论家”。
《广角镜》属于综合性月刊,创办于1972年10月。读者对象主要是香港土生土长的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70年代以后毕业的大专学生。1979年9月到1998年8月在《广角镜》工作并担任总编辑的李国强,不但将这杂志办得有声有色,撰写和编辑出版了大量的系列丛书和人物传记,而且在军事评论上的独特造诣尤其引人注目。当时很多人就因为喜欢他的军事评论而成了《广角镜》的忠实读者。
《广角镜》的工作给了李国强很多机会,使得他年纪轻轻就可以接触到很多政治要人和文化精英。
而1984年6月在北京的一次访问,一直让李国强难以忘怀。
当时,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22日、23日在北京分别会见了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人,就在这两次会见中,邓小平就我国政府对港政策及“一国两制”的方针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他说,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多次讲过,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 这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我们对香港的政策50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他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当时任《广角镜》总编辑的李国强随队到北京采访,现场目睹了那历史性的一刻。
1984年6月,中英已进行过10多轮谈判,并开始进入关键时刻,临近9月草签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限,当时香港亲英人士却提出"三脚凳"的讲法,即香港前途问题,除了中方和英方官员外,还要有所谓的香港民意代表。
李国强记得,当时"邓公由屏风走出来,打过招呼后坐下来,然后说:没有'三脚凳'这回事!如果还说香港人没有信心,这并不代表香港人的意愿。邓公向钟士元3人论述'一国两制'及'港人治港',是一气呵成完成,钟等人没有发一言,坐着聆听,整个过程持续约1小时。"这么多年了,李国强每次想起当年的场景都仿佛历历在目。他说,"现在重温邓公的重要讲话,我们在怀念邓公之余,也应继承邓公的遗志,发扬、贯彻'一国两制'精神,确保香港继续繁荣稳定。"
转眼之间,香港回归十年了,那场写进历史的交接仪式好像还在眼前。李国强说,"这十年就是'一国两制'落实的过程",当年有些美国杂志说香港已经死了,而今天,经历了"不是很平静的十年",香港原有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她依然保持生机活力。作为民族一分子,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力如此上升,是对香港稳定的保证"。"一国两制"是50年大计,要团结、凝聚更多爱国爱港人士,建设好我们自己的香港。
收藏起于70年代
做编辑的人都知道,资料工作非常重要。但李国强在《广角镜》工作中发现,他很难找到香港的文史资料。"我在香港出生,为什么香港的东西很难找到?"
当时的现实是,香港人对文史资料并不太留意,只有少量外国人在关注。所以从那时候起,李国强开始着意收藏香港有关文史资料。到80年代初,他知道国家要收回香港,感觉"很震动",有一种要为回归的香港整理历史的责任,于是更加投入了。
"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我收藏了很多香港文史方面的东西,大约有一万多种。"
"这些历史资料,有人要就是重要的,没人要就一点儿价值也没有。"对李国强来说,收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机缘。因为做得比较早,他收集到一些比较珍贵的图片。朋友们知道他有这个爱好,有了资料也会转送他。
现在,李国强发愁的是地方不够用。不仅他自己的家里到处都是资料,办公室里放了很多,还专门在新界找了间几千尺大的货仓来安置他这些"宝贝"。
收藏不是目的
但李国强自己知道,他收藏并不是出于爱好,他更多的是为了整理出那段历史。
2001年3月29日,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成立,这个被特区政府批准为非牟利的慈善文化团体,在香港知名爱国人士庄世平的领导下,致力于弘扬优秀文明文化、促进香港与内地合作交流,推动香港文化健康发展。作为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这几年,李国强和同事、朋友一起编辑了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比如《虎穴抢救--日军攻占香港后中共营救文化群英始末》、《抗日战争时期的香港学运》等,陆续地用上了以往收藏的一些资料。
但还有更多的存放在仓库中的资料等待着他去整理。李国强说,有很多文章要写,很多资料需要梳理,很多图片需要整理好,写好说明。但他时间太紧张了,很多事情他可能要到退休后才能做。他希望多些人来系统地做这些事,"可以抢救很多一手资料"。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李国强说,香港大约有1000多项庆祝活动。其中香港特区政府为庆祝活动专门拨款9000多万港元,再加上香港民间筹集的款项,整个庆典活动规模应该不会少于9个亿。而香港市民因为香港经济2003年以后逐步上升,民生好,心情好,对这些活动非常欢迎。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成立以来,为香港和谐发展从文化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年自然不甘落后。
现在李国强和同事正在着力准备的,是5月30日至6月8日举行的《沧桑百年 回归十载--叶剑英元帅生平与香港回归展览》。
谈起历史,李国强就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们,今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恰是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叶剑英在漫长革命路途中,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经先后三次来香港,在1949年至1955年间担任广东省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工作期间,主持多项与香港有关事务,与香港人士多有接触。1979年元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争取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对台湾同胞的讲话》,明确提出了九条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方针,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构想内容。其后,邓小平提出有关"十二条"方针,与英方谈判,落实香港回归大计。
这次展览将展出300多件叶帅一生珍贵图片和有关文物,李国强希望借助这些图片和文物,能帮助香港市民加深对香港回归历程的了解。而这300多件珍贵图片和有关文物,有一部分就出自李国强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