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美国司法部对美国两大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合并亮了绿灯,为CME收购CBOT铺平了法律道路。一旦7月9日两家交易所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通过合并决议的话,CME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
事实上,交易所之间兼并并不是一个稀有的现象,为什么此次收购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CME和CBOT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期货交易所,还有更多值得人们发掘的地方。让我们从头开始,追溯此次兼并的来龙去脉。
曾经的对手:
不是冤家不聚头
CBOT和CME都大有来头,一个是现代期货市场的发源地,长期占据全球期货市场霸主地位;一个是金融期货的开山鼻祖,在金融期货市场独领风骚。
两个交易所都是以农产品起家,相互竞争是家常便饭。1972年CME首推金融期货的时候,最大的担心不是市场是否接受这一新产品,而是当时的老大CBOT会不会突出奇兵抢先推出同类产品。
之后,随着一系列的变革,CME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成为全球金融期货市场的老大。2000年,CME成为全美第一家公司制期货交易所,2001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CBOT则在2005年完成公司化改造。公司化成为两个交易所合并的前提。
竞争压力下的合并:
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CME并不满足于美国老大的地位,一直在稳定推行海外扩张计划。吞并CBOT是扩张计划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CBOT在长期国债期货市场上的影响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更完善的产品体系,从而在和以利率期货见长的欧洲各交易所竞争中增加自身实力。
在另一方面,外界压力也是促成两大交易所携手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化浪潮下,各交易所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而且这种竞争已并不仅仅限于国内。随着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域问题已经不是交易所扩张的障碍,占领海外市场成为交易所业务的新增长点,也是交易所之间竞争的焦点。
一波三折的收购: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去年10月,CME和CBOT就放出了合并的消息,当时CME出价80亿美元,今年4月份两家交易所的股东应当就此投票。按照这种进度,如果表决通过的话,现在两个交易所已经合并成功。
今年3月份,合并路上杀出了另一家交易所——洲际交易所(ICE),开价99亿美元收购CBOT。由此导致CBOT控股公司决定推迟对CME收购计划的投票。
ICE,这家来自伦敦的期货交易所,于2001年吞并了以原油期货享誉全球的国际石油交易所(IPE),WIT原油期货成为其左右国际原油市场风向的招牌产品。2006年,ICE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排名中位列第10。收购CBOT,ICE不仅可以顺理成章接收CBOT最出名的农产品期货,还可以顺利涉足金融期货市场。
ICE的报价使CME陷入被动。据媒体报道,CME有可能提高报价至117亿美元。而ICE据说也提出了高达118亿美元的报价。究竟花落谁家?依然要等7月9日CME/CBOT合并表决特别大会的投票结果。
合并后展望:
竞争,还是竞争
此次合并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整个期货行业做大、做强、做出规模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美国期货行业来说,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一环;对CME而言,更是其实施扩张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美国的其他交易所来说,竞争压力无形中增大,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对于他国的交易所来说,同样也会感受到这种直接争夺投资者、争夺市场份额、争夺产品定价权的压力。
应当说,中国期货业面临的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借鉴国际惯例和国际趋势,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和推出金融期货,做好迎接国际竞争的准备,更是值得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