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哲
农民外出务工,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尽快找到工作。但是,在较长时期内,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里,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就业并不轻松。近日,哈尔滨市部分人大代表对哈尔滨市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部分农民工找工作最大的难处在于有的工作农民工干不了,有的工作农民工不愿干。
“干不了”和“不愿干”,折射出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变迁。代表们认为,关爱农民工,首先必须破解农民工找工作“干不了”和“不愿干”这个难题。
农民工干不了的工作考验技能
据了解,农民工干不了的工作大都待遇较好,但需技能和经验。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将逐步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驱动,转向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驱动,这就必将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提出越来越高的技能要求。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劳动者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而在哈尔滨市,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农民工仅占总数的25%左右,大多数农民工因缺乏技能,只能在“干不了”的岗位面前“望洋兴叹”。
农民工不愿干的工作,往往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环境恶劣、维权不容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业收入增长,农民对外出务工的期望值水涨船高,外出务工不再只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为了发展。从生存到发展,他们更关注自身权益的维护,不愿意再扮演廉价劳动力的角色,而是希望要么在城市里扎下根,要么迅速积累资金和经验后回到农村大显身手。外出务工目的的变化,加上在连续多年的高速度增长后,哈尔滨市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开始进入结构性短缺,部分农民工对岗位有了选择的空间。
加强监督合同法贯彻实施
代表们认为,有工作干不了,反映出农民工素质急需提高;有工作不愿干,反映出农民工就业环境急需改善。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加其就业竞争力,并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权益。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自我调适,也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
近年来,哈尔滨市对农民工问题高度关注,对提高农民工素质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成为符合岗位要求的现代工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就业的环境问题,并非一日之功,尤其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
代表建议,要加快推进农民就业等方面立法的步伐,加强监督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将培训农民工纳入“十大惠民行动”,财政出资培训农民工,实现“干得了”和“愿意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