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19日专电(记者丁铭)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西辽河流域在红山文化晚期气候变干,农业生产条件开始恶化。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就气候条件而言,全新世以来,西辽河地区经历了重大变迁。
红山文化晚期祭祀性建筑的大量出现和气候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既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表现,同时也说明西辽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开始恶化。
在辽宁省东山嘴石砌建筑群和牛河梁女神庙遗址都发现有泥质陶塑裸体女像。很多学者认为,这类女像是用作偶像崇拜的生育女神,又是作为丰饶女神而被顶礼膜拜,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而红山文化后期大量出现的玉及玉龙,应当具有祈雨功用。
考古学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广、密度大的现象,并不表明当时人口密度大、数量多,而是撂荒轮作粗放式农业活动的结果。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