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六月十九日电 题:广东灾后反思 暴雨为何屡屡为祸
中新社记者 陈国华
记者在广东洪水重灾区梅州市采访发现,丰顺县黄金镇、梅县松口镇这次全镇被淹,而此前,这两个镇也是年年发洪水,只是今年水特别大,特别急,当地民众对洪水已习以为常。
洪水年年来,为祸家园,为何不筑起更高、更坚固的大坝堤防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在灾区采访时问及了镇长、县三防办、市三防办。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频发洪水,关键是水利设施的问题,而兴修水利,资金不足。
据黄金镇镇长介绍,每年洪水季节,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大堤上昼夜巡视,不敢有丝毫懈怠,发现险情,当即抢救。丰顺县是广东省级贫困县,政府财力不足,投入水利设施有很大的缺口,只能靠人力来添补。
据了解,此种情况在广东省普遍存在,去年全市被淹的北部山区的乐昌市,同样面临水利设施不足的问题。
对比中国的大城市,即使下了非常大的雨,却都不会遭受灾害。专家称,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已建水坝、水库、水电站和其它水利工程的保护。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防设施在近三十年来也不断加强,但落后的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水利设施相对也落后许多,这些地区多处于珠江的上游,东江、北江、西江、韩江,这几条江几乎年年在遭遇考验。
记者在梅州采访时了解到,此次洪水重灾区丰顺县黄金镇位于产溪河下游,处于产溪河与韩江汇流处。镇上的家家户户为了避洪水,将住房的一楼盖得特别高,而该镇的医院、政府、中心学校也为了防洪,建在了该镇的最高位置。
面对洪水,没有能力将大坝修得更高、更坚固,只能将自已的家园建得更牢一些。据了解,黄金镇此次冲毁的河堤修复需要二千多万元人民币,这是处于省级贫困县的黄金镇的财力远远不能及的。
而纵观全省,目前,广东省部分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库和小水电站安全隐患突出,全省还有二千六百二十座病险小型水库和三百五十八座“四无电站”。
据水利专家介绍,水利基础设施与防洪紧急预案互为依托,一同构成社会化减灾系统。但在前者薄弱的情况下,政府发动和承担的抗洪救灾会受到极大牵制,很难发挥出预期效果。
治病在根本,灾后广东已开始进行反思。据了解,广东省正在研究投入巨资用于水毁工程建设,并将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希望这些措施的出台和财力的投入越快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