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民主想像后的危改困境
酒仙桥因为采取了“票决”形式,让对城市危改矛盾见惯不怪的舆论重新兴奋起来
★ 文/江菲
记者太多了。
酒仙桥正体会着从未有过的关注。
这个北京2007年最大的危改项目,涉及土地面积42万余平方米,2万多人口。6月9日,被称为“票决”的就危改意见的投票完成。5473户中,赞成2451票,反对1228票,无效32票,弃权1700票。
“票”投了,“决”却没能形成。6月12日由朝阳区政府为此次投票专门举行记者会,核心内容是:酒仙桥危改项目是经过市政府批准的,其推进不可逆转。
投票:民主想像
对于6月9日投票的作用和意义,解释各异。有的居民认为,是一次对居民意见的“大摸底”;有的则认为,不过是走形式,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么多人有意见,他们(政府和开发商)应该不会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投票?”
危改工作迟迟没有进展,是最终决定采取全民投票这一方式的主要原因。酒仙桥危改最初就确定了“同步搬迁”模式。对此,一份政策资料是这样解释的:“同步搬迁就是在政府指导下,在酒仙桥危改实施范围内,以居民同意危改并签订拆迁协议的比例为依据。当签订协议的居民达到较高比例时,大家整体同步搬迁。”然而,究竟多大比例才算是“较高比例”,始终没有定论。
事实上是,负责实施此次危改的北京电控阳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控阳光)从2003年正式立项至今,仍然一房未拆,一户未迁。
酒仙桥街道办和开发商都表示,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想了不少办法,如设立热线电话,发放政策资料,召开居民交流大会,通过选举居民代表进行协商等等。
“那些交流大会我都去了,一共开了三四次。”一位居民抖了抖手里的拆迁资料说,“这一大厚本,从头念到尾,念3小时,然后各方面都要讲讲话,居民们根本没有提意见的时间。”顿了顿,他也承认说:“人太多,七嘴八舌的,也没法儿提。”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年初,政府组织了对危改参与感强、愿意发表意见的居民积极分子和部分居民楼的楼长,开始选举代表。最终产生的14名居民代表有老居委会干部、工程师、党员、下岗职工、退休职工,其中还有一名已签订拆迁意向的住户代表。
代表产生了,“代表性”却广受质疑。有人认为:没人能代表我自己的利益。有的代表自己也表示:我有自己的利益在里面,我代表不了别人。还有一些居民根本不知道哪些人是代表。
这些代表无一不对危改拆迁方案有意见。“这是当然的,已经同意拆迁方案的就不需要谈判了嘛!”作为居民代表之一的孙广聚说,“但是我们谈判取得的成果可是大家都可以享受的。”
今年4月,电控阳光发放了一份居民意见调查表,并得出结论:89%的居民希望危改能够在今年内全面实施;85%的人认为酒仙桥危改是对每个家庭都有利的,应当加快……但是,对于5374户居民只发放了2631份调查表,这引起了居民的不满。许多没有得到调查表的居民找到街道办事处,质问其结论的根据。电控阳光副总孔令果也曾对媒体坦率地表示,“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还是不够透明,也不够严谨。”
全体居民公开投票继而被提上日程。就在进行投票之前的5月末,电控阳光发放了最新的回迁及补偿方案,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如:特困户在公示后可以获得3万元的一次性补偿;外迁居民每平米建筑面积的补偿又增加了2000元,等等。居民们判断,在此时提高补偿标准,是为了能够在投票中获得能被承认的真正多数。
投票结果却并不乐观。即使在参加投票的居民中,赞成票也只占66%。
“现在再来讨论投票对不对、是不是民主有没有用已经没有意义了。”孙广聚说,“现在,应该考虑怎么解决酒仙桥危改中的矛盾和问题。”他说,居民代表始终就这些问题与开发商进行谈判,但没有结果。
“有时候想想觉得挺惭愧的。”另一位代表王彩云说,“虽然现在的标准比去年提高了不少,但在关键性问题上,我们一点儿都没有取得胜利。”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