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种对抗,当纷纷嚷嚷的争论渐息之时,成君忆推出了他的新书《管理三国志》,原本我以为这将又一次掀起波澜,然而没想到的是,除了招来一小部分易中天支持者的谩骂之外,《管理三国志》一书基本没有遭到什么非议。
这也许出乎许多媒体的意料,于是有人问:成君忆被人们淡忘了吗?那即使忘了成君忆,至少还应该记得易中天啊!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不仅是成君忆,易中天也已经开始在公众的关注中渐渐消失。
不过《水煮三国》已成旧事确为事实。与其说人们淡忘了成君忆,不如说人们已经淡忘了《水煮三国》,淡忘了那一年的文化景象,淡忘了曾经切身体会的一段经历。
《水煮三国》如此,《易中天品三国》也如此,我无意将两者作对比,因为两个人层面和领域不相同,写的书着眼点也不同,只是由此而想到当前时代的一些特征——既火热而又躁动不安。
记得有一位批评者在博客上这样总结:这是一个庶民狂欢的时代……“恶搞”成为时尚,经典不复存在。在信仰缺失的同时,伴随着财富滚滚,拜金主义横行,价值观的多元化、自我意识的觉醒甚至放大、传统的颠覆、美丑的颠倒,廉耻定义的改写……禁锢打开后,社会却陷入了无限的浮躁的循环中。
随着于丹的推出,新的流行浪潮很快就盖过了易中天,当一部分人还在扛着“乙醚”的大旗呐喊时,却发现身边人已经越来越少,他们都在追赶着“新鲜”、“个性”、“反权威”,从这一站到下一站,不停地赶。因为他们以“草根‘自居,却常常找不到文化的根;他们捧起一个又一个权威,却发现这些权威最终无法满足自己对新鲜感的要求。
人们需要流行,需要自己选出来的权威,但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没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怎么可能出现共同的权威?所以人们最终失去耐心,一边热热闹闹地将权威捧上天,另一边却在寻找下一个权威替代者。
成君忆确是被淡忘了,忘得那么干净,以至于他与易中天的争端一开始他就处于下风。在《水煮三国》中,他用三国故事来谈管理,这开了大话式写作的先河,很快就得到人们认可。可是人们很快就厌倦了这样一本正经说故事的形式,而易中天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
我就是在这样一种思考的背景中开始《管理三国志》的阅读的,阅读还没结束,却传来了《管理三国志》签约“书生网”的消息——人们真的淡忘成君忆了吗?上网搜一下,发现就在平静中,此书已经在人们的视野里,只不过与《水煮三国》不同,《管理三国志》没有赶潮流,而是以一种宁静的方式渗透到大众当中。
从书的内容看,这或者正是成君忆的意图,与《水煮三国》相比,《管理三国志》少了几分智谋,却多了更为深广的人生的思考。这是一种幸运,在争论与风波中,成君忆终于沉静了下来。我们的文化需要这样,社会风气需要这样,表面上看,《管理三国志》的推出是一种抗争,但真正读进去之后,就能体会这不仅仅是一种抗争,而是一种自我的成长与成熟。他似乎想告诉我们:人们可以淡忘《水煮三国》,可以淡忘成君忆,但不能淡忘一种严肃,一种探讨与思索。
(《管理三国志》 成君忆/著 新华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 定价:2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