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引发种种“城市病”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了一门与城市发展利益攸关的应用学科——“城市气候学”。这是一门将气候学的基本理论直接应用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各部门的一门实用性科学。
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是应用气候的重大方面,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难以估量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人类对城市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提供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方面,在有针对性的防灾决策、气候评估、大气环境影响评估以及气象信息获知等方面,公众对城市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城市公共气象服务领域已拓展到国防、科技、教育、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海洋、盐业、环保、旅游、民航、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新一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就是利用现代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生动、丰富、科学、可视化和精细化的公共服务产品,实现连续滚动、灵活迅速、个性化、数字化、多媒体化服务。气象服务产品在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党和国家指导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若干意见》明确了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战略定位,指出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分析和阐述了气象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现实性、基础性和前瞻性作用。
我们认为: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案,组织有序的人类活动,适度开发气候资源,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使气候、生态与环境逐步走上良性循环,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作为享誉中国的“避暑之都”,贵阳市在全国率先开发独特的气候资源,在北京创办避暑旅游经济论坛,将“好气候”当成品牌来打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