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巧克力进入中国市场。 |
九成以上消费者表示对进口食品很“无知”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贾瑞芳发自北京 如果你从超市买回一袋美国生产的开心果,准备给家人尝尝鲜,结果打开一看,里面的食品已经变质,还有肉眼可见的白蚁,你会是什么心情?
近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一柜来自美国的开心果仁进行查验时,就发现这样的情况。许多消费者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惊讶:“进口食品居然也能出这么大的问题?”
实际上,进口食品近几年来问题频出。
近日,《国际先驱导报》与一家网站举行联合调查,截至6月20日12时,在所有被调查者中,面对“进口食品的来源、品牌、包装,以及质量安全等问题,你是否了解”这个问题,选择“一点也不了解,也没有地方了解”以及“有一些了解,但是不足以作为购买依据”的人高达95.69%。
只有4.31%的人选择了“非常了解”。黑龙江的张先生从美国回来,对进口的美国食品很了解,他说:“和一般国内的消费者不同,我会重点去看标识中的添加剂,以及是否是转基因食品。”
在“你是否特别关注进口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有71.09%的网民表示“会关注安全问题”,但至于如何“鉴定”则无法回答。
上海的刘先生表示:“我无法鉴定,更多依靠对品牌的信任和产品的直觉体验,用以安慰自己的想法是: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才能在全世界范围销售。”
22.27%的人并不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江苏王小姐说:“国民在这方面的需求在提高,相关配套的程序也该不断完善,这是国家检验部门的事。”
在采访中,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一点:如果进口食品真有问题,作为中国消费者,根本无法发现,只能自认倒霉。
消费心理:越时尚越危险
为了时尚感带来的心理满足,必然造成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成分等使用价值关注度的降低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宗君发自北京 在北京某媒体工作的于小姐,每过一段时间都要买一盒进口饼干尝尝。她说:“吃进口饼干,有档次。”她还喜欢把“洋食品”当做礼物送人。“本来洋食品送人就挺有面子,再用上市面上不多见的包装款式,很拿得出手。”但是,当被问及是否了解进口食品时,于小姐却是一头雾水。
于小姐的想法代表了一部分进口食品消费者的心理:觉得时尚,但是又缺乏基本了解。
“越是时尚奢侈的消费,越容易存在消费盲点,越有被损害的危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孙莹教授对此分析:“这些消费者在懵懵懂懂中完成了一场不对等的交易。”
他说:“就中国现在情况而言,购买进口食品还只是小部分人的时尚奢侈消费方式。而进口食品消费确实存在很大盲目性。这是因为进口食品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是时间对他们是稀缺资源。他们的信条是:贵的就是好的,而进口食品是贵的,所以进口的就是好的。这大大节省他们了解商品所需的时间,但也必然带来对商品一无所知的危险结果。”
其实不光是进口食品消费存在信息“盲点”,许多时尚奢侈的消费行为都有盲点。孙莹教授说:“时尚消费已经不是单纯的消费行为,它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消费方式与社会身份地位密切挂钩。比如,年薪50~100万的人购买奢侈品,年薪10~50万的人购买精品,年薪10万以下的人购买普通品。时尚消费的‘时尚价值’超过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时尚价值是一种不同于使用价值的特殊价值,它超越了生存需要。这必然造成对商品的质量、成分等使用价值关注度的降低。同时,消费的盲目性以及受损害的可能性也就增加。”
进口食品“体检手册”
面对“洋食品”,消费者要比面对国内食品还要理性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宗君 实习记者贾瑞芳发自北京 “消费者面对‘洋食品’时,应比面对国内食品还要理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进口食品总量逐年攀升。相对而言,进口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比较突出。现在,进口食品主要是生物源性安全问题,比如说微生物超标、寄生虫等。还有就是中文标签不合格现象比较严重。”
另外,何计国认为有关部门检验检疫的过程也会出现漏洞。检验部门通常只能抽取一些样品进行检验,可能样品是合格的,但是未被抽取的食品中微生物超标。因为微生物污染无处不在,不可能对每个进口食品一一检验。
何计国不无担忧地说:“现在比较严重的是许多消费者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他们一味追求洋食品的时尚新奇。对食品的产地、配料、注意事项很少关注。对进口食品的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让许多不合格的进口食品、甚至假冒伪劣‘洋食品’有了可乘之机。”
那么,应该如何“体检”出舒心又安全的进口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博士白凤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一般顾客在购买进口食品时,只要看三处便可初步确定进口食品的真假、安全性,并了解其“出生”信息,概括起来就是要“两看一查”。
一看,每件进口商品只要上架,都会有一个新的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和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
二看,检查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自2000年开始,该标识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
三查,查看经销商有无“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进口的。
外国消费者冷落进口食品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邹建业发自北京 在采访中,《国际先驱导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外国人购买进口食品的热情并不高。
丁舒雨,来自美国,但她却比较喜欢买中国生产的食品。她很少去购买美国的进口食品,她觉得中国产的外国品牌的食品就能满足需求,这些产品在口味上差别不大。
韩国留学生尹淙炫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觉得韩国进口的商品如饼干等,和中国商品的区别不大。另外,他会遇到进口食品的质量问题。如金枪鱼罐头,因为到中国路途遥远,路上会出现碰撞。有些罐头买到手的时候已经被压扁变形。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变质。另外,韩国泡菜属于需要低温保存的食品。如果包装袋出现膨胀,就已经变质,他也不会买。
尹淙炫告诉记者,他还碰到过韩国一些专卖店将一些免费的赠品拿到中国来当正常商品卖的现象。但由于“赠品”的标识并不明显,回家发现之后也只有无奈。
新加坡留学生宋伟伦也不常买进口食品,稍微例外的是咖啡。他说:“中国产的咖啡实在很难喝,咖啡一定要买新加坡原产的。”
记者在北京某大型商场看到,和国内产品柜台前面的人头攒动相比,进口产品柜台前要冷清许多。柜台售货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其实,外国人很少来买这些东西,国内的白领人群以及一些中年人是购买主力。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