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文汇报

沪港经贸合作演绎“双城传奇”(组图)

  如果站在全球经济的格局中观察,位于太平洋西岸一南一北的香港和上海,无疑是亚洲经济最为强劲的“双引擎”。回归十年来,香港、上海的经贸交流往来日益深化密切,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两地经贸合作演绎了一出互利互惠,携手共赢的“双城传奇”。

  合作:渊远流长

  沪港经济的交流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两地企业、两地商人历来都有密切的关系。在香港商界,“上海人”一直是一种“身份象征”,他们的精明和胆魄更为人们所称道。
而改革开放后,香港人又“近水楼台”,捷足先登,他们不仅熟悉国际经济理念,又深谙中国文化的背景,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内地的“探路者”,也架起了中国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

  1981年,在浦东陆家嘴的破旧仓库旁,一幢新型的现代企业破土而出,这就是沪港合资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它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香港在沪投资的企业,也是第一家外商在沪投资企业。从“联合毛纺”开始,大量港商“北上”投资上海成为潮流,香港地区在上海的投资创造了多项“第一”的纪录——

  由香港新鸿基集团投资建设的联谊大厦,创造了上海第一幢涉外商业办公楼的纪录;

  由香港信宜集团投资新建的希尔顿酒店,创造了上海第一家港商投资涉外五星级宾馆的纪录;

  由唐翔千先生投资的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创造了上海第一家工业企业进行沪港合资的纪录;

  由香港瑞安集团投资并开发建设的瑞虹新城,又创造了第一个大面积成片改造整个旧区的纪录;

  上海是香港的“福地”。香港人在这里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不仅推动上海经济走向现代,也反过来提升了香港经济的实力和能级。

  回归:进入“快车道”

  自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以后,上海与香港的经贸合作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香港雄厚的资本、也包括借香港这一通道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上海,港商在沪投资的项目数和金额更是迅速上升,香港地区成为上海吸收外资的最大资金来源地。截至2007年5月底,香港地区累计在沪直接投资项目13270个,合同外资金额285.47亿美元,分别占外商在沪直接投资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金额的28.76%和23.78%,两项指标在来沪投资的128个国家和地区中均雄居榜首。

  从金额上看,去年香港在上海投资资金流向最多的领域为房地产,和记黄埔、新鸿基等香港大型房地产商都看好上海市场前景,不断加大在上海的投资力度,摩根斯坦利等欧美资本巨鳄也透过其在香港的子公司投资上海房地产。

  投资项目数量上,比较多的仍然是商业贸易类和物流运输类。2006年上海共批准了1177个商业贸易类项目,约四分之一来自香港。其中源东贸易、大昌华嘉、新世界百货都是大单投资。

  货物贸易快速增长。2006年,上海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为110.63亿美元,是1997年的4.67倍。1997年至2006年的十年间,沪港两地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52.9亿美元,年均增长10.27%。其中出口428.98亿美元,年均增长10.73%;进口123.92亿美元,年均增长6.04%。

  目前在上海比较大的香港投资项目有: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投资6.77亿美元,合同外资1.21亿美元。从事装卸、储运、集装箱转运、洗箱、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提供电子数据交换服务、内地货物在上海的储运和货运中转站的经营。

  上海浦江隧桥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6.64亿美元,合同外资2.99亿美元。经营、管理、维护上海市打浦路隧道、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及其附设设施。

  上海恒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美元,合同外资1.65亿美元。在土地批租受让的地块内建造、销售、出租内销和外销商品房与之配套的物业管理、承接房地产咨询、中介和代销、商场经营百货及珠宝等。

  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6亿美元,合同外资3968万美元,生产和销售彩色显像管和彩色显示器及相关产品,研究彩色显像管和彩色显示器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技术及制造工艺,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39亿美元,合同外资4899万美元。经营烧碱、氯、氟和聚氯乙烯系列化工原料及加工产品;化工机械设备、生产用化学品、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化物运输,销售自产产品。

  CEPA:对流的“润滑剂”

  中央政府高度香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CEPA的出台,使内地与香港经济的合作互补特征更加明显。自2004年以来,内地与香港实行零关税商品的目录从273个税则号,扩大到2007年的1449个税则号。从CEPA协议所涵盖的产品货值来看,伴随着零关税目录的增加,进口货值和免除关税额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从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间,上海进口的香港原产地商品货值达到1.9亿美元,共免除关税1.34亿元。2006年,上海口岸进口原产香港的零关税商品1429批,货物总值8296.37万美元,同比增长17.04%,免税金额为6640.9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3%。具有个体优势的香港人也开始出现在上海经济舞台上,至今已经有74位香港居民在上海成为个体工商户,其中仅去年就有29家入沪。

  服务贸易是香港的强项。2004年10月,韩正市长率团赴港与特区政府在CEPA框架下,签署了八个领域的合作协议,掀开了沪港两地服务贸易的新篇章。2006年,上海与香港服务贸易额达119.2亿美元,占上海服务贸易总额的29.6%,居各国和地区第一位。在我国依据WTO协议承诺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名单中,香港的恒生银行、东亚银行都榜上有名。另外,上海赴港旅游持续升温,2006年上海居民办理赴港旅游签注人次为36.5万。据统计,从2004年香港“自由行”开展以来,已有近100万上海人到香港观光、旅游和购物,对香港的经济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港沪企:备受青睐的“红筹股”

  多年来,以上海实业为核心的上海“红筹股”一直在香港市场受到追捧。上海货、上海资金、上海技术、上海工程也在香港崭露头角。据权威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上海在香港的投资项目共计76个,投资总额1.47亿美元,其中内地出资11004.1万美元。

  上海对香港投资的项目主要有:上海家化(香港)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美元,经营百草集系列产品销售、研发业务;上海汽车工业香港有限公司,总投资98万美元,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服务贸易、货运、投资、咨询业;上海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总投资98万美元,从事招商引资;复旦光华(香港)有限公司,总投资200万美元,经营计算机软件产品、现代通讯产品开发、销售;上海紫江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总投资65万美元,主营印刷技术的研发和设计;华东电脑香港有限公司,总投资60万美元,从事软件开发、软件产品销售、信息服务;振华港机香港有限公司,总投资65万美元,主营港口设备的代理和销售;上海化工区(香港)公司,总投资50万美元,从事招商引资;香港海华有限公司,总投资98万美元,从事集成电路产品开发。

  截至2006年12月底,上海在香港的工程承包项目合同额1103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952万美元。主要项目有:建工集团承建的丽园二期土建设备工程;振华港机40余个项目;隧道股份承建的落马州隧道项目等等。

  目前,上海在香港有外派劳务人员1403人,主要从事交通运输、港口建设、建筑、园林、隧道工程等工作。

  2006年,上海到香港投资及增资项目11个,总金额6118.73万美元。CEPA以来,上海经过批准在香港投资设立各类项目共计47个,投资总额1.7亿美元。上海企业赴港投资除从事进出口贸易,开设产品设计和研发机构外,还开展招商引资和产权交易,如上海豫园股份投资2000万美元,在香港开展旅游业务等活动。

  2005和2006年上海共有8家企业到香港上市,共融资280多亿港元。上海的锦江国际酒店、先进半导体和集优机械制造三家上海企业去年到香港主板上市,在联交所上市后,市场反应良好,共募集资金46.5亿港元。

  互补共赢:“双引擎”优势凸显

  随着上海和香港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两地经济关系越来越融洽,凸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好——香港回归10年,两地经贸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尤其是实施CEPA以来,沪港两地在金融、物流、商贸、旅游会展、专业人才交流等方面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2003年10月,沪港经贸合作会议制度建立。今年2月,香港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成立。这些标志着上海和香港两地在经贸合作机制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互补性强——上海与香港这两座国际化大都市,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一个是正在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一个是国际金融商贸中心。两地各有优势,各有所长。一是地位互补。香港国际化程度高,专业化功能强,是上海接轨国际的重要桥梁。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对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是香港与内地合作的重要平台。二是产业互补。香港在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具有很强优势,上海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步伐,也为香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三是管理互补。上海向香港学习借鉴了许多城市运营经验和管理模式。一大批香港人才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事实上,香港与上海在优势互补的大格局下互动发展,互利双赢,已成为共同的目标。

  依存度高——香港和上海在长期经济合作中已经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特别是CEPA实施以来,两地经贸的互利合作、人员的互认交流,带来了经济上交融共赢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两地相互依存度的提高。合作已成为两地发展的主流。

  现代服务业:“先行先试”新亮点

  去年以来,商务部台港澳司、香港贸发局、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市外经贸委等部门,对沪港两地在CEPA框架下开展专业服务交流合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浦东在金融、文化、法律、会展、建筑、医疗、旅游、教育等八个领域“先行先试”的政策建议。专家指出:推动沪港现代服务业的合作发展,不仅有利于香港经济的繁荣,也有利于上海借助香港专业服务业的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可以预见,在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阶段,沪港两地经贸合作必然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为两地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陈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