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鼓励创业一直是南京市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成为南京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南京市人大代表、高淳县中小企业局经济运行科科长陈云桂向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递交了一件“关于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 话
主持人:您认为我市的民营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陈云桂:民营企业由于其创业能力不足和知识方面明显偏低,影响了创业的业绩。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五点:一是规模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二是高科技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三是品牌、名牌意识不足,创新争优发展不够;四是工业经济外向度不够,外来投资少;五是管理机制陈旧,家族式管理多,行业内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主持人:民营企业的规模是否是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
陈云桂:我市的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与苏州、无锡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主要是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与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全市郊县民营工业企业12259家,占全市郊县工业企业总数的99%,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200家,占民营企业总数的10%,亿元企业156家,占民营企业总数的1.3%。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占全市民营企业销售收入的32%左右。如果规模和档次上不去,就会缺乏竞争力,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主持人:建议提出后起到了预期效果吗?
陈云桂:我对有关部门答复相当满意,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工作已经走在了我们普通市民的前面。比如政府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就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且符合贷款条件的,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给予贷款扶持,最高可达100万元,以促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二次创业、加快发展。这些举措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创新活动,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案 由
陈云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创业激情的提高,民营经济以其强劲的势头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趋明显,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民营企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规模企业少、经济总量小、品牌意识不足、缺少投资,以及家族式的管理机制陈旧等原因,造成业内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为此建议:一、营造平等创业、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民营企业在税费等政策上享受国民待遇。二、提供和完善支持创业、便利创业的政府服务。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由各自为战、恶性竞争向协作互动、错位发展转变。建议政府从预算资金中安排部分培训经费。三、加强企业家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一方面从企业定位、发展模式、管理理念、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培训,另一方面“走出去”,拓宽政策扶植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深度加工型民营企业。四、政府要为民营企业搭建一些信息平台。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技术转化、科技合作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五、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由传统型向新兴工业化转变,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长,实现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
答 复
南京市工商局:在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宣传,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层次。通过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力度、加大品牌和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加大对品牌的扶持和激励力度,开展品牌论坛、组织培训等系列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创名牌,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通过建立民营企业联系点和工商联络员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信息和要求,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再有就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培训,提高他们二次创业的能力。通过请专家学者授课、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我们还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产、学、研对接和外资对接活动,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发展。
南京市劳动保障局:为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和自主创业,我们加大了创业培训力度,引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实施的“SIYB中国项目”创业培训模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完善,并积极组织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创业培训。目前我市创业培训体系由创业意识和入门培训(GYB)、创业知识和步骤培训(SYB)、业主培训(IYB)三个从低到高、相互关联的培训项目组成,并且都纳入了政府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通过培训,帮助企业家建立基本的企业管理体系的培训,以提高业主经营管理的能力,增强民营企业的存活率。
南京市外经贸局:民营经济的活力要在“走出去”工作中进一步体现,我们在商务部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受理审查环节上,不断强化为企业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适应国际市场和企业要求,适时根据新的境外投资核准程序和要求,修订我市境外《投资服务指南》,以强化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方便服务。下一步,要积极组织企业赴境外考察洽谈,做大做强中国品牌。组织我市有实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考察国际市场,重点是已建立或拟建立“自贸区”、“开发区”的发展中国家。直接与国外政府及客商接触,熟悉当地投资环境,为企业在境外发展创造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