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国新供图
弹指间,香港特区已满十岁。
十载风云,十度春秋。对700万港人而言,这是冷暖自知的十年。这十年,还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政策践行的十年。
什么是港人治港?《香港商报》一篇评论打了个形象比喻:“港人治港”就如同一间运作良好的大公司,交给了一群新人;就如同一部名贵的房车,交给了一位新司机。
“新司机”便是香港特区政府。1997年7月1日,董建华和特别行政区政府成员庄严宣誓就职,承诺为香港人民服务。这台上的所有官员,都是由香港人自己推选产生的,将代表着香港人自己的利益。宣誓后不久,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开始主持工作,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等人参加了会议。港人治港的日历正式翻开了第一页。
十年间,中央政府很少干预或者说基本不干预香港的政策、制度,真正做到了“港人治港”。
十年间,香港人的政治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调显示,香港市民对解放军、国旗、国歌的自豪感,十年间提高了20%到50%。香港人变得乐于以“我是中国人”自称。
根
演唱:谭咏麟
同根生犹如同义的韵
绝不可不可以分
何时何地流浪万里
一生仍属这小镇
同根生犹如同义的韵
绝不可不可以分
何时何地流浪万里
一生仍属于香港
大事记
1997年7月1日凌晨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
1998年5月24日,香港特区举行第一届立法会选举。次日,香港特区第一届立法会选举产生。7月2日,香港特区第一届立法会举行第一次会议,范徐丽泰当选为首届立法会主席。
1999年5月19日,香港立法会议通过支持特区政府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议案。
2000年1月17日,1999年12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工作机构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正式挂牌。
2000年10月4日,香港特区第二届立法会举行首次会议,会议选举范徐丽泰为第二届立法会主席。
2001年2月9日,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提名和建议,国务院任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3名主要官员。
2002年2月28日,为期两星期的香港特区第二届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结束。董建华是惟一提名有效的候选人,因此自动当选。
2002年9月24曰,特区政府公布实施《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咨询文件。第二十三条关乎保障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咨询期在12月24日结束。
2003年7月16日,董建华宣布接受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及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请辞。8月4日,董建华宣布下列委任:唐英年担任财政司司长;李少光担任保安局局长。
2004年9月,第三届立法会顺利产生,创下187.4万名选民投票、投票率达55%的新纪录,选出的60名议员于10月宣誓就任。
2005年3月10日,董建华在香港宣布,他已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职务。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批准董建华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
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基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确认补选产生的行政长官任期为原行政长官未任满的剩余任期;同时还明确,2007年以后若出现行政长官缺位的情况,补选特首的任期则根据当时的行政长官具体产生办法确定。
2005年4月29日,香港立法会完成审议《行政长官选举修订条例》草案。
2005年6月16日,补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参选人曾荫权通过竞选,自动当选香港特首候任人。
2006年11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举行大会,各成员国代表在会上审议并投票批准了中国推荐的陈冯富珍女士出任新一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提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联合国机构中担任最高负责人职位。
2007年6月2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率刚获得国务院任命的第三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集中亮相。
百姓视角
马跑得更欢股炒得更大
20多年前,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弹指一挥间,回归十年的香港,“马照跑,跑得更欢;股照炒,炒得更大”。
“马照跑”
最爱的消遣十年未变
“‘马照跑’是一句很形象的话,代表了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这十年来从未变过。”说起香港回归之后的赛马,香港赛马会公司发展事务执行总监麦建华仍然非常感慨,“现在看来,回归时所提到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承诺已经兑现了。”
每逢周末、周三,香港沙田和跑马地的两个赛马场,人流如织,喊声四起,每个赛马日去马场、随着自己投注的马匹“尖叫一分钟”仍然是香港人最爱的消遣。香港本港台、翡翠台的赛马节目,是最受香港人欢迎的节目之一;在茶餐厅,“马迷”们一边吃早茶,一边手捧报纸细心研究“马经”,已成为香港独特而不变的风景之一。
目前,香港每个赛马日大约有120万人观看下注,每年举行的国际赛马大赛,电视观众达到10亿人次。
“赛马会是香港单一机构上税最高的,马会每年创造的生产总值大约占全港的1.3%。”麦建华说。
回归十年,作为世界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香港赛马会捐款已逾100亿港元,作为香港十大雇主之一,赛马会聘用的全职及兼职雇员人数超过2.4万人。
“股照炒”
无处不在的投资机会
在香港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的张老伯是有着几十年“股龄”的老股民,别看他已经两鬓斑白,但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衍生权证(俗称“窝轮”)却情有独钟,“我收入不算高,太贵的股票买不起,但我可以买这些高价股的替身——‘窝轮’”,张老伯说,炒“窝轮”,“炒的就是心跳”。
如今的香港,“投资机会无处不在”,琳琅满目的投资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数百万香港股民,可以在1189种股票中选择下单,也可以在2725种认股权证中体验“过山车”般的投资快感,65种牛熊证可以帮助投资者在风险与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此外,上百种债券、基金;各种与股票、存款挂钩的票据;花样翻新的外汇产品也给香港市民创造了无限广阔的投资天地。
去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在香港发行上市,轰动香港全城,逾百万港人认购新股,冻结资金打破当时香港股票市场的历史纪录。工商银行全球最大的IPO使香港的新股集资额首次超越纽约,位居全球第二位,而内地上市公司的市值已占港股总市值的半壁江山,成交金额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60%以上。
“舞照跳”
越来越宽容的香港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目前,香港有690万人口,其中,印度人、菲律宾人、英国人等外籍人口约7.1万。10年来,在自由的生活环境、多元的文化氛围中,这些外籍人士与香港人一道,和谐地生活在香港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回归10年,香港人喜爱的传统生活方式依然完好地得以保留,而时代的发展、香港经济的繁荣、与内地日益紧密的联系,也给港人的生活方式带来积极的变化。
1995年,《时代》周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预测:香港回归会导致其毁灭。2007年6月7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香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
(据新华社)
高端访谈
范徐丽泰:如今餐馆里也有人谈政治
语录“他们的报告中提到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可是从来没有一个报告说过‘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没有落实。”
角色在香港政坛上,“港人治港”的精英层出不穷。连任三届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的范徐丽泰,就是其中之一。从临时立法会到三届立法会,她一直连任主席,在香港从港英统治到回归的这段历史中,她处在一个特殊地位上,参与了香港的回归前后有变有不变的政制运作。
职能新变化:
立法机关可弹劾特首
记者:您从香港回归前任立法局议员,到回归后任临时立法会主席及三届香港立法会主席,您认为回归前后香港的立法机关职能有何变化?
范徐丽泰:在回归之前,香港的立法局是一个咨询组织,权力都集中在港督一个人手里,他是女王的代表,一切事情港督决定了就定了。回归后,行政长官要向中央政府和特别行政区负责,而立法会则是香港的民意代表机关。基本法写得很清楚,立法会是一个立法机关,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立法、修改法律,甚至删除法律的权力。
另外,以前的立法局是不可以、亦没有权力弹劾港督,但回归后立法会其中一项职权,就是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弹劾行政长官。当然,这个权力我们没有用过。第三,当年的立法局对于司法机关法官的任免没有角色。但基本法写得很清楚,回归后立法会的其中一项职权,是考虑行政长官提出的有关终审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人选。如果通过议案的话,行政长官才能正式作出任免。
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根据立法局的会议常规,立法局议员是有权提出私人草案,唯一的限制是该草案不能增加公帑的负担。回归后,基本法明确规定,议员是可以提私人草案,但是不可涉及公共开支、政府运作、政治体制。如果涉及政府政策,就必须要得到行政长官的书面同意。因此有人说,回归后,议员提出私人条例草案的空间是收窄了。
民主新气象:
如今餐馆里也有人谈政治
记者:香港回归前,是不是有些香港市民担心会不会言论不自由,没有以前民主?
范徐丽泰:没有回归之前,在港英政府的影响下,香港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人士都是倾向英国的看法,就觉得回归之后很值得大家担心。因为香港是资本主义社会,而且我们非常自由,可是内地是社会主义社会,很多事情都会有“限制”。后来我们发觉自由度没有改变。不单没有改变,反而市民觉得现在的政府是港人治港,对政府的期望提高,对立法会的期望也提高了,所以我们就得要向市民交代得更多。现在香港人的政治意识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程度也提高了。现在你去任何地方,就连在餐馆里,总有些人在谈论政治。
记者:您怎样评价“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范徐丽泰:其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落实得非常好。每6个月,英国政府都会向英国国会提交一份关于香港的报告,美国政府每年也有类似的报告。虽然他们的报告中提到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可是从来没有一个报告说过“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没有落实。在香港,你随便在街上问一个市民:你觉得在香港自由吗?他会告诉你很自由。那么你觉得现在比以前是不是自由度低了?他们可能不一定会告诉你现在香港的自由度高了,但可能会说,香港的自由度不比以前低。
(据《羊城晚报》)
梁爱诗:港人的自由和权利比回归前还多
语录“国际社群都承认,香港是亚洲最自由的城市之一,而我们的人权状况,比有些高举人权旗帜的国家还要好。”
角色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见证、经历以及思考了《基本法》在香港十年的推行、磨合以及深入人心的轨迹。而在特区律政工作建立起一个比较清晰的形象,明确了一些基本规则和路向后,2005年10月,梁爱诗卸任司长,重回当年的姚黎李律师行。
《基本法》是骨干
法例是血和肉
记者:回归10年以来,关于《基本法》的诉讼此起彼落,有些人认为这是当年草拟《基本法》时有欠周详所致。
梁爱诗:这种看法是出于对《基本法》本质的不了解。《基本法》是一部宪制性法律,与所有的宪法一样,讲求稳定性及可预见性,为了照顾社会急速发展的需要,《基本法》不能写得太详细。具体化的规定,要靠一般法例补充。《基本法》是骨干,而法例是血和肉。
其次是我们对《基本法》的释义未掌握好。《基本法》是一个不同法律体系产生的法律,不能只按我们熟识的普通法原则去理解,不能单抓着《基本法》字眼去钻牛角尖。
第三,《基本法》与普通法的交汇,要经过一个磨合期。两个法制的磨合过程,要经过诉讼的洗礼,条文所蕴含的法理,得到法院清晰的阐述,有助日后《基本法》的实施。
港人所享自由和权利
比回归以前还多
记者:香港回归后曾先后3次进行释法,有人认为多次释法事件已对香港的法治造成冲击。
梁爱诗:我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权力,分别在中国宪法,以及《基本法》第158条已载列。
社会起初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的权力有些误解,认为只可由法院提出要求作出解释,但其实如果人大按照《基本法》及其程序作出法律解释,法院不能对此作出质疑,亦不存在“不合宪、不合法、不应行使权力”的批评。
回归之前,有人预言香港人将会失去言论、新闻、学术、信仰、游行示威、集会结社、旅行、职业、生育等自由。
回归以后,这些悲观的预测都一项接一项地落空。香港居民能够享有这些权利,绝非偶然,《基本法》第三章(第24至42条)清晰地列出这些权利。居民所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比回归以前还多。国际社群都承认,香港是亚洲最自由的城市之一,而我们的人权状况,比有些高举人权旗帜的国家还要好。
比起“马照跑”
主权移交更重要
记者:在香港回归之前的一段时间,有香港人并不理解“一国两制”,总认为好像不大可能实施,还会觉得“基本法”是对香港法治的干预。
梁爱诗:“一国两制”如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何有助于维持香港繁荣与稳定?西方社会、本港有的市民禁不住这些方面疑惑。
所以在过渡时期,为了让市民明白什么是“一国两制”,我们一直强调:除国防和外交是中央管以外,其余一切由香港自己管,“马照跑、舞照跳”。
这是过于简化了整个制度。事实上,香港回归最大的改变是主权的移交。
《基本法》制定的目的,就是在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它的基本政策方针得以阐明。“主权”二字,除了在序言外,没有在《基本法》的条文中出现,因此常常被遗忘,但是,《基本法》的不少条文便是主权的体现。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