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24日下午在工党特别会议上获得工党领袖任命,他承诺改革工党,迎接新挑战。他还公布了在他接任首相后的施政重点。此外,司法部国务大臣哈丽雅特·哈曼经过激烈竞争,获得工党副领袖任命。
革新工党
24日下午,工党特别会议在英格兰北部曼彻斯特市的布里奇沃特音乐大厅召开,与会者包括工党议员、党内资深人士和工会代表,主要议程是选举工党新领袖和副领袖。
布朗的候选人资格无人挑战,因此直接获得工党领袖任命。在上任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的引见下,布朗走上舞台,先以私人名义,向“为国家承担10年领导责任的”布莱尔致谢。
布朗说:“我怀着谦逊、骄傲和伟大的责任感接受这项特别待遇,担负起领导我们党和改造国家的重任。”他承诺:“我将在每一天,通过每一次行动来证明,你们给予我的信任是正确的选择。”
布朗说,他走访过英国各地,倾听民众声音。他知道,如今人们的愿望“不仅限于基本安全和基本服务”,在个人需求方面有了更高标准。
面对人们的新愿望,布朗说,工党必须自我革新,迎接新的挑战,“我们的使命就是成为积极变化的政党,工党正是由于这种变化需求而诞生”。
布朗还希望与民众分享他的价值观———责任、诚实、努力、家庭和尊重。他说,这些价值观得自父母,伴随他成长,而且永不离弃。他说,他的信念是“每个人都应享受公平的机会,每个人都对别人负有责任,强者帮助弱者,可以让我们更强大”。
布朗继续说:“我从十几岁加入工党,因为我相信这些价值观。它们指导我的工作,是我道德的罗盘……正因为这也是我们党的价值观,所以我领导的工党,不能只有一套政策,更必须有灵魂。”
施政重点
布朗将于27日接任布莱尔的首相职位。对于工党,他打出革新牌,以迎接新挑战。对于即将领导的政府,布朗将延续和深化现政府的基本政策。布朗在面向工党的讲话中谈到了他的政策主张和首要工作。布朗承诺,将把住房、教育、医疗保障等当作首要工作。
对于国际社会关心的气候变化问题,布朗说,所有英国企业和个人应树立共同国家目标,让英国成为这一问题上的世界领跑者。
对于伊拉克问题,布朗承认,工党内部和英国国内都存在“分歧”,英国政府在处理战争和战后问题的方法上犯有错误,今后将吸取教训。
在国际事务上,布朗承认,单纯依靠武力不能击溃极端主义,反恐“攻心为上”。他还表示,英国将致力中东和平进程,帮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实现和平共存。
布朗最重视内政问题。他提出,要向所有人提供负担得起的住房,把一名负责住房事务的大臣引入内阁,还承诺建设新的“环保村镇”,建设更多福利房屋。
在教育方面,布朗表示要把打造世界级教育当作英国国家使命。他说,几星期内,教育部就将宣布,开始集合企业、大学、学院和志愿机构,打造世界级学校,“每所中学都与一家企业关联,每所学校都一所大学或学院关联”。他还承诺,将逐步增加对公立学校学生每年人均拨款,达到私立学校的水平。
布朗认可现行“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的原则,但他补充道,“我们需要做得更好”。
选出副手
在24日的工党特别会议上,司法部国务大臣哈曼获得工党副领袖的任命。哈曼接受任命时说,她在竞选过程中听到工党成员的意见,他们关注住房、儿童福利和改善环境。布朗没有宣布是否将任命哈曼为副首相。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庄北宁)
新闻人物
英国工党新任领袖布朗
布朗1951年2月20日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一个牧师家庭。他从小对政治有浓厚兴趣,12岁时开始为工党拉选票,并于1968年正式加入工党。1972年,他获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198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爱丁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3年6月,他当选为国会议员。1985年后,他先后出任工党影子内阁财政首席秘书、贸易和工业事务发言人、财政大臣等职。
1997年5月布莱尔出任首相后,布朗一直担任财政大臣。他参与了布莱尔的主要决策,包括2003年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
担任财政大臣期间,布朗成绩显著。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他率先采取措施使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取得独立地位,从而使英国经济走出低迷。数字显示,1997年至2006年期间,英国的年经济增长率达2.7%,高于欧元区2.1%的平均增长率,英镑呈坚挺之势;英国的失业率从7%下降到5.5%,低于欧元区的平均8.1%的水平。
经济领域的成就使布朗赢得了更多的政治声望,也为他竞争工党主席和首相奠定了基础。随着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在今年5月初的地方选举中严重受挫,工党内部支持布朗出任党首的呼声日益高涨。5月10日,连任了10年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布朗随即于11日宣布竞选工党领袖。
5月17日,布朗获得工党领袖提名。由于他的候选人资格无人挑战,在6月24日工党举行的特别会议上,布朗作为唯一候选人,未经选举便被直接任命为工党领袖。根据规定,本届工党政府的任期到2009年5月届满,因此当选工党领袖将自动成为首相,直至本届工党政府的任期结束。
布朗爱好广泛,喜欢网球、足球、阅读和写作。2000年8月3日与萨拉·麦考利结婚,现在膝下有两个儿子。
(新华社记者王龙琴)
新闻人物
布朗夫人是个全职主妇
现年43岁的萨拉·布朗将成为英国新一任第一夫人。法新社25日报道说,与现任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相比,萨拉处事低调、性格温婉。报道还认为,萨拉留给公众的温情印象能够柔化丈夫戈登·布朗“过于严厉”的形象,两人可谓“刚柔相济”。
两夫人风格相异
法新社评论说,即将搬离英国首相府和即将入住这里的两位夫人性情迥异。
切丽是一位成功的人权法律师,但为人张扬。她曾在出席一个劳工会议时,公然佩戴一块写有“我爱托尼·布莱尔”字样的徽章;此外,她还向媒体公布私生活,宣称自己的初吻献给了一位记者;甚至,她还曾公开就丈夫的某些政策提出异议。一些媒体曾对切丽提出批评,认为她爱出风头、过于追求精致生活并醉心时尚。
相比之下,法新社报道说,萨拉可能更受媒体欢迎。
与布朗夫妻情缘
萨拉处事低调、性格温婉,是一名全职主妇。报道说,她很注意维护丈夫以及自身的公众形象,对家人的私生活则守口如瓶。萨拉也不喜在公众场合惹人注目,相反,她更愿意让丈夫成为主角。
如今,布朗即将登上首相宝座,身为贤内助的萨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萨拉1963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的白金汉郡,但自小随父母在坦桑尼亚生活。直到7岁父母离婚后,萨拉才随母亲回国,和两个兄弟一起居住在伦敦。
大学毕业后,学心理学出身的萨拉加入公关行业,并在30岁那年与人合作创办一家公关公司。萨拉与布朗在工作中相识,从1994年开始交往。然而,当时的布朗一心扑在工作上,把与萨拉感情搁置在了一边。
最终,两人因布朗的媒体顾问查利·伍伦的一番忠告才得以修成正果。伍伦提醒说,布莱尔在公众面前塑造了一个年轻、热爱家庭的男人形象,相形之下,布朗就像一个古板的老单身汉。因此,他建议布朗公开与萨拉的感情,以向公众展示柔情的一面。
1997年,布朗与萨拉一同前往意大利度假,《世界新闻报》记者受邀为他们拍照。令记者感到为难的是,布朗在镜头前看起来总是不够温柔,他因此不得不重拍数次。
2000年,布朗与萨拉在苏格兰低调完婚。
相夫教子生活
与布朗结婚后,萨拉很快改用夫姓,并放弃成功的事业,全心投入家庭。如今,萨拉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他们分别是2003年出生的约翰和2006年出生的弗雷泽。弗雷泽出世后不久就被发现感染了一种慢性遗传疾病———囊性纤维症。这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丧失行动能力并较早死亡。此前,2002年,萨拉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仅10天便因脑出血夭折。
因此,媒体报道说,对萨拉而言,照顾好孩子们的健康已成为她生活的重心所在。
除此以外,萨拉还担负起“软化”丈夫的职责。她曾送iPod音乐播放器给布朗作为圣诞礼物,希望能增加这位被认为很“古板”的政治家对流行文化的了解。同时,萨拉还尝试引导丈夫结交朋友,组织聚餐。
媒体评论说,这位“准首相夫人”以一种聪明而低调的方式为丈夫提供帮助。“当布莱尔夫人挥手告别时,这个安静而坚强的女人意识到,她的时代到来了,”一家英国报纸在有关萨拉的介绍中写道。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吴思佳)
新闻观察
且看“新布”“旧布”有何区别
如何在施政方面有别于布莱尔,如何改善英国的外交形象,如何重振工党声望并在下次大选中获胜,将是布朗执政后世人瞩目的三大重点。
如何有别于布莱尔
分析人士认为,布朗在一些重要政策领域将采取有别于布莱尔的举措。
布朗认为,强化议会的作用、使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是体现政府告别过去管理方式的最佳途径。他承诺执政后将一改布莱尔时代抛开内阁和议会、由身边少数政治顾问决定政策的“自上而下”的“沙发政治”,放松首相对一些机构的控制,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发动战争、采取紧急军事行动等重大决定必须由议会认可;他还将推出新的内阁成员行为准则,以杜绝类似“金钱换爵位”等丑闻的发生。
同美保持多远距离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英美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会有太大改变,但布朗会以布莱尔为前车之鉴,考虑英国公众的感受,与美国既保持关系,又保持距离。
布朗在24日的讲话中说,孤立和打击恐怖主义不只是意味着使用军事力量,还意味着在理念和理想方面展开斗争,这将体现在英国未来的外交政策中。他意识到伊拉克问题是一个“使民众分裂”的议题,承认由于战前情报有误,英国已铸成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错误,在处理伊拉克战后局势问题上也犯有错误。他批评布莱尔利用英国情报部门来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表示应吸取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教训,改进决策程序。但他排除了立即撤军的可能性,强调英国必须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履行“对伊拉克政府和人民的职责”。布朗认为英国应为伊拉克的政治和解和经济重建而努力,以真正赢得当地人的支持。
在伊朗核问题上,布朗认为多边外交行动及经济制裁等和平方式是“最佳途径”。此外,他还许诺为中东和平设定“经济路线图”,解决巴勒斯坦的贫困问题。
如何率工党迎接选举挑战
布朗认为,工党只有实施根本性的改革才能赢得下一次大选。他准备在担任首相之后进行199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内阁重组。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布莱尔的一些干将会退出政府,从内阁人员构成方面宣告布莱尔时代的结束,布朗也可以放开手脚,为工党在下次大选中应对来自保守党的挑战做好准备。
(新华社记者马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