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故事》导演田川(右)、程铮(左) |
回归后香港人不再有过客心理 《新香港故事》讲述香港十年变化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点击搜狐直播间,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CCTV新闻中心制作了十集大型纪录片《新香港故事》,已经于6月18日在央视进行了播出,今天来到我们搜狐作客的是《新香港故事》的两位导演田川导演和程铮导演,两位导演先向我们的网友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 |
田川:我是《新香港故事》的总导演田川,各位网友下午好。
程铮:我是《新香港故事》的导演程铮,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田导负责《新香港故事》的整个筹备,程导演负责后期制作以及实拍,田导,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拍摄想法?
田川: 98年的时候是第一次去香港,有了一些想法,但是真的有拍摄这个片子的想法是一年以前开始策划。
主持人:大家知道香港回归之后作为每个中国人都想去了解香港,想去了解香港和内地的文化融合,但是支撑着您这么长时间,还有投了这么大的精力带领这么一个强大的团队制作这次的纪录片,支撑您的动力是什么?
田川:我觉得我最感兴趣的作为做纪录片工作者来说就是香港这个特殊的华人社会在十年特殊的转型期里它的变化是什么,特别在香港生活的普通人他的变化是什么,心理上的还有生活的变化,是这些变化支撑着我感兴趣想表现出来。
主持人:《新香港故事》有两个亮点,一个是新,一个是故事。香港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故事,在过去的一百年有很多故事发生,为什么你们会这次选取这两个点?为什么叫新呢?
田川:这个新当然是针对旧来说的,实际上在一般的生活里面没有感觉到新和旧,只不过我们拍了很多以后自己的一个体会。这个新我觉得主要是它回归了,就像香港人说的,回归之前香港是一个过渡性的地带是一个挣钱的地方,大家在这儿挣完钱或者去海外发展或者衣锦还乡回到内地,基本香港人都是从内地过去的,所以大家都有一个过客的心理。到回归十年之后,香港突然有了自己永久性的身份,不再是一个过渡性的地带了。新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过去不把它当成一个自己真正的故乡、精神上的家园,现在真正是它的家了,真正是他们的故乡了,他们在这儿生活得还好吗?是这个角度上来说新跟故事,表达这个新最好的办法就是讲故事。
主持人:这个选点非常好,第一集选在了深圳和香港的关口,程导实地去拍摄,也是来回在香港、深圳奔波,您在拍摄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
程铮:当时来回穿梭于罗湖口岸,一边在深圳,一边在香港。
主持人:周期是多长时间?
程铮:十天吧,在香港呆十天再跑回来深圳十天。
主持人:为什么要来回奔波?
程铮:很多选题、被采访人物都是两边的,有的一部分是在香港呆,周末回深圳住,所以我们要在深圳备一拨人,在深圳跟拍他们的生活。
主持人:您来回奔波觉得两地的文化差异大吗?
程铮:很大,我一进香港节奏特别快,走在大街上的人不看别人埋头走自己的路,一到深圳罗湖口就感觉放松了,大家的节奏一下子慢下来了,香港人也是这样,他们在香港那边节奏都很快,一到深圳走路速度都慢下来了。
主持人:除了走路快还有什么样的感受?十天的周期不算长比较短,这期间您会有比较强烈的文化碰撞吗?
田川:我补充两句,我一直在香港,这两组人马基本都是我们去之前有一个很详细的谁哪天进谁哪天出,一开始我们剧组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家都喜欢在香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在香港,因为比较新鲜嘛,也喜欢在那样一个很繁华的大都市去拍片子,比较新鲜。到后来大家都愿意去深圳,不愿意在香港。
程铮:因为在香港你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特别特别大,到深圳来说确实也是在干工作,但是相对来说放松了一些,没有香港那么紧张。还有就是在香港吃的东西和深圳也不一样。在深圳你想吃什么就能吃到,我们组有一个以前在深圳呆过十几年的人,他说以前深圳跟香港差不多,现在口味什么都已经变化了,现在到深圳都说普通话,十年前去深圳都说广东话,在香港吃的口味上我接受不了,我是北方人,香港那边吃甜的。对我们来说这次要求也是比较高,三个月之内要拍很多人很多事,基本我们每天要安排六七件事,从早上起来八点多就要去拍要去跑,这种工作一直持续到夜里两三点钟。我每天晚上回来各个组有的去这边,有的去那边,各个组把自己拍到的和明天想怎么拍组会一下基本到晚上三点多钟,再睡觉第二天早上七八点起来,强度很大。你到香港目的很明确,跟拍谁,工作强度稍微小一些。
主持人:是香港人大部分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的吗?
程铮:如果我们今天要采访某一个人,如果安排你去拍可能有三四件事或者四五件事都做不了,我觉得香港人的时间观念还是非常强的,给你半小时基本只能采半个小时。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