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价值回归 内蒙古欲建“稀土欧佩克”
包头是全国最大稀土基地 资料图
张大伟 制图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稀土工业储量三成以上,满足了全球稀土需求的90%。
本报记者 贺建业 于祥明
现状:
“涨价”乃资源价值回归
据记者调查,5月中旬至6月中旬,短短一个月时间,市场上金属镨、钕的现货报价最高已达30万左右/吨,这一价格较2006年初累计上涨高达120%-150%。实际上,自2005年下半年起,稀土资源扭转了一度“贱卖”境地,价格开始逐步回升。
“现在价格已经挺高了,但估计还会再涨。”在包头稀土大厦的一个论坛上,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与会的企业代表,都表示出看涨的心态。
其中,王国珍是代表者之一。这位原稀土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稀土专家组产业组组长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如果把环境成本考虑进去,企业对于稀土矿的开采、加工成本还要增加,稀土的价格还会涨。”
他表示,稀土价格的上涨是资源价值的合理回归,虽然价格已经比低价时翻倍,但并没有完全反映出其价值。
“自从稀土价格大幅上涨以来,现在很多需要稀土金属的厂商到包头找相关企业谈合作。”包头稀土研究院信息中心张沛臣说。
据了解,稀土新材料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快速增长之后,在材料开发和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应用领域得到不断拓宽,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全球稀土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达到46亿美元。根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将以5%-1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球稀土总需求量将达到13万吨(REO)左右,其资源价值将越来越大。
问题:
稀土产业两大硬伤
但是,“我国稀土产业却有两大硬伤,其一是资源管理整合有成效但不明显,导致优势资源贱卖,经济效益低下;其二是多年来稀土产业靠卖资源实现发展的模式未得到彻底的改变。”一位资源研究专家向记者如此表示。
白云鄂博矿,因稀土而闻名于世,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却仅仅扮演着铁矿的角色。作为包钢的主要铁矿石原料来源之一,稀土充其量只是一个配角。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稀土被认识的程度很低,而稀土产业以及产业链更无从谈起。其主要出路就是对外出口,因受制于对高新技术的“无知”,结果是“稀土卖了个土价钱”。
据当地一位权威人士分析,包钢集团在稀土产业方面曾经动过不少脑子,但结果并不理想。
“包钢的稀土是最早进入市场经济领域的,几乎没有计划经济,相反钢铁是绝对的计划经济。”上述人士道。
实际上,正是由于当时状态下的市场无序竞争,使得整合管理稀土产业的计划,操作起来似乎比登天还难。散乱局面在一个时期得以延续,乱开采、乱冶炼、自相残杀而恶相众生。同时,这种无序的经济生态圈又反作用于整个稀土产业,最终又引发了阻碍稀土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解救:
逐渐扭转贱卖困局
对此,政府也在不断寻求稀土战略资源的廉价流失和行业混乱的解决办法。
近三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整顿和规范矿山治理、加强环保监管、取消稀土出口退税、限定出口配额,直至下达全年稀土矿总量指标,资源价值回归的大环境渐成。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十五”以来,通过“实行总量控制,强化源头管理”,仅包头市就淘汰了一批规模小、装备差、污染严重的原料生产企业,稀土企业数量从“十五”初期的1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80多家,规模以上骨干企业从20多家增加到51家,基本实现了对稀土精矿产量和供应量的控制,“散、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国家对稀土资源开发的整顿,以及包钢自身的调整,包钢以及其旗下的稀土集团的地位也悄然兴起。
“当年我们找人家合作,人家不理我们,现在反过来了,他们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一位企业高管说。
这里应提到甘肃903厂,因为该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稀土界可谓无人不知。而其现在的名称是甘肃稀土集团,是我国稀土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企业,随着包钢对稀土资源的控制,日子越来越难受。据了解,在今年初,甘肃省国资委与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经带队与包钢进行合作会谈。
前包钢集团董事长林东鲁曾经为主动权的取得而不无得意的表示,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纳入包钢稀土产业系列,不仅有利于包钢稀土产业的做大做强,同时也对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包钢集团并不是有意要挤垮某家企业,完全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条件在市场中谋求发展优势的选择。”包钢集团高管表示。
趋势:
摆脱“只卖资源”的模式
通过对稀土资源的控制,我国稀土产业特别是稀土资源上游企业获得了主动权,但是,从根本上讲,我国稀土产业仍没有脱离“卖资源”的经济模式。
“稀土产业的更深层次问题是产业的低级水平。即,多年来稀土产业模式一直停留在原材料出口和简单低级的冶炼加工技术的层面上,没有形成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链。”一位研究人员直言。
据了解,包钢旗下的稀土集团为此也做过一些尝试,试图有所突破。镍氢动力电池项目就是一例,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却转而拖累了当时包钢原本脆弱的稀土产业。
“在资源贱卖的时代,稀土高科作为包钢集团旗下的一家小子公司,一直靠卖资源艰难度日。”一位已退休老工人告诉记者,原本企业就想突破困局,向稀土高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为此公司谋划了利用资本市场,获取产业升级资金,从而从根本上扭转企业困局。
据他回忆,1997年稀土高科(600111.SH)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到3.9亿元后,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选择了需要引进技术的“镍氢动力电池项目”,而非当时国内外市场日渐成型和国内技术相对成熟的钕铁硼稀土永磁项目。
虽然当时有反对的声音,但最终还是上了马。上述人士表示,“当时力推镍氢动力电池的领导还是有头脑的。现在来看,这个项目避开了日后国内竞争相对激烈的钕铁硼市场,很有前瞻性。”
遗憾的是,前期稀土高科投资了几个亿的资金后,由于在推进该项目过程中外方合作者的信用缺失,使得该项目久拖不下。后期又投入却没有产出,这导致了稀土高科始终没有将产业链拉长。
不过,目前这一局面也将打破。记者了解到,在获得稀土资源价值回归的支持后,稀土高科的“镍氢动力电池项目”再一次启动。据透露,针对该项目,公司去年已经与日本三樱工业株式会社签署了技术改造合同,不久将正式投产。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