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系统爱岗敬业好干部巡礼之八
专啃“硬骨头”的“多面手”——记深圳监狱副调研员肖家达
在深圳监狱,有一位以专啃“硬骨头”闻名的“多面手”:从深圳监狱筹建之初,便在管教一线摸爬滚打,在深圳监狱工作的8年时间里,先后调换过7个岗位,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留下了一个个默默耕耘的足迹,交出了一串串骄人的成绩,让领导和同事们交口称赞,令服刑人员口服心口。
肖家达出生在粤东一个偏远的小乡村,家境的贫困使他年幼时便坚定了刻苦读书的信念。经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肖家达被广东省司法警察学校录取。1988年,从学校毕业的肖家达被分配到广东省北江监狱工作,从此便与监狱警察这个并不为许多人知的职业结缘。在北江监狱的十余载,肖家达挥洒着青春与汗水,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监狱人民警察,从分队长、干事、中队长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单独关押监区的监区长。
1999年,一个新的机遇摆在了肖家达面前:深圳监狱筹建,面向全省招揽监狱警察。面对特区的召唤,而立之年的肖家达报名参加了考试。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业务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肖家达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32名被选拔到深圳监狱工作的干警之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创建之初的深圳监狱给了正值壮年的肖家达施展才华的舞台。
“到深圳工作,对我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深圳监狱硬件设施和生活条件比内地监狱好很多,但有关监狱管理的规章制度几乎是一片空白,有过监狱工作经验的同事也很少,需要我们自己克服困难,摸爬滚打闯出一片天地。”说起刚到深圳监狱时的情形,肖家达有着许多感触。
作为新招聘的干警中为数不多的一名有着10多年监狱工作经验的人才,肖家达刚到深圳监狱便被委以重任:担任第一监区监区长。当时的深圳监狱刚刚创建,收押的服刑人员并不多,整个监狱才两个监区,可以说肖家达率领一班干警顶起了半壁江山。
虽然头顶着监区长的“乌纱帽”,摆在肖家达面前的形势却十分严峻。他带领的30多名干警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监狱工作,更谈不上什么经验,关于服刑人员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还是一片空白,需要迅速建立起来。面对困难,肖家达没有退却,而是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一连十多天,肖家达都吃住在监仓里,手把手地给新干警讲授管理知识,同时不断思考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担任第一监区监区长期间,肖家达常常身先士卒,积极主动为服刑人员上课,推心置腹地和他们谈心,使许多服刑人员从思想深处接受了改造,重返社会成为有用之人。
曾在某公司任职的周某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7年,曾为公司白领的他刚到监狱觉得很不适应,消极抗拒改造。肖家达便主动找到周某,像朋友一样和他聊天,拉家常,周某心中的芥蒂渐渐消失了,向肖家达道出了原委。原来,周某的母亲已经去世,家中只有父亲一人,周某自己也患有胃病,对前途忧心忡忡。了解情况后,肖家达便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放下包袱,认真接受改造,争取早日重返社会,与家中的老父亲团聚。同时四处为周某寻医问药,帮助其早日康复。当了解到周某文化素质较高,还有剪纸的特长,肖家达便让他负责监区的黑板报。黑板报成功办起来后,感到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周某渐渐变得自信和开朗起来,积极接受改造,因表现突出两次减刑,提前刑满释放。重返社会后,周某凭借一技之长重新找到了工作,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几年来,像周某一样经肖家达成功教育改造、重返社会成为有用之人的服刑人员究竟有多少,肖家达自己也记不清了。
2002年10月,正在广州学习的肖家达被监狱领导紧急召回,调任三监区监区长。原来,当时三监区各项工作有点“走下坡”,导致干警士气有些低落,急需派一名得力干将前去扭转这种局面,监狱领导第一个想到了肖家达。临危受命的肖家达立即走马上任,积极主动地、诚心诚意地和干警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一起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统一思想和行动,团结全监区干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短短半年时间使得整个监区面貌焕然一新,并在2003年底评上了先进单位。
就在三监区的工作有了明显起色时,一个新的任命又放在了肖家达肩头——教育科科长,负责全监狱服刑人员思想、文化、技术的教育培训。随后,肖家达又先后到创建办、网络指挥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任职。不管在哪个部门,他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团结同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个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圆满地完成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我觉得,组织给我一个平台、一个机会,我就有义务有责任给下属一个平台、一个机会;组织信任我,我就得信任和自己在一起打拼的战友们。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就是我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肖家达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你难道就没有工作的烦恼和生活上的不如意吗?”当记者这样问他时,肖家达也坦率地回答:“我也是一个平凡的人,生活上也有过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也时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但是我始终坚信一个道理,只要把自己当一个平凡的人看待,自己的一切困难都将会变得平凡,自己也将在平凡的岗位上享受到别人不能体会的快乐和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