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103英寸等离子电视在长虹下线
昨日,刚刚下线的长虹32英寸、42英寸、50英寸、60英寸、65英寸和103英寸全高清等离子电视在绵阳整齐亮相。记者了解到,32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市场售价大约在5000元左右,而全球最大的那款103英寸超大等离子售价则高达80万元。长虹32英寸—103英寸全线等离子产品的完整布局,是继长虹今年4月斥资20亿美金进军上游等离子显示屏之后,在平板产业的又一重大动作。
超大等离子要提前预订
长虹103英寸等离子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等离子电视,更是国产首台超大尺寸的等离子,这台等离子电视的屏幕足足是50英寸等离子屏幕尺寸大小的4倍。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长虹103英寸全高清等离子电视十分养眼,1080P的高清显示,看上去与电影胶片的效果不相上下。据介绍,这款电视可以连续工作6万小时,是目前名副其实的“长寿”电视。
据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有关人士透露,这款超大等离子销售价格为80万人民币,由于目前需求这种电视的并非普通消费者,长虹将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凡是要购买这款超大等离子,需要提前预订。目前,成都某单位已经预订了第一台。
超大屏幕瞄准奥运商机
等离子在业界一直以屏幕大而著称,对于等离子电视企业而言,2008年的奥运会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随着国家推出高清节目播放,各种体育赛事的转播和消费者购买大屏幕平板电视观看奥运赛事的需求将不断增多,势必成为50英寸及以上大屏幕电视需求增长的突破口。业内认为,长虹此番推出103英寸全球最大高清等离子将及时赶上“奥运快车”,抢占更多的商机。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多媒体产业董事长郭德轩表示,平板产业目前的发展并不健康,行业和企业须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的平台,实现以等离子为代表的高端突围,塑造“中国造”家电的国际形象。
全线产品改变市场格局
液晶与等离子到底谁最好?业界始终没有定论,因为二者均有各自的优势。在欧美等国家,等离子是平板电视的主力;在中国,液晶与等离子的消费比例为8∶2,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液晶电视能从9英寸到50英寸全尺寸覆盖,而等离子电视则只有42英寸以上的大屏幕规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称,长虹小到32英寸,大到103英寸全系列全高清等离子电视的推出,将改变平板市场的竞争格局。他称,等离子屏幕越小,技术难度越大,32英寸等离子的上市,标志着等离子技术的极大提升,并打破了液晶在该尺寸的长期垄断;而中国富裕阶层的住房越来越大,对于50英寸以上电视机的需求十分旺盛,103英寸超大等离子电视的推出,不失时机地迎合了这一高端消费需求。在陆刃波看来,长虹32英寸—103英寸等离子全线产品的完整布局,将改变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一枝独秀”的局面。
自主知识产权屏明年诞生
实际上,长虹成功推出全球最大等离子电视,也是其等离子电视研发实力的有力证明。长虹相关负责人透露,长虹目前已经完全掌握了103英寸等离子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设计技术。遗憾的是,这款103英寸等离子的电视屏并非长虹自主生产,而是从同行松下那里采购而来。不过,长虹目前已经在着手生产中国人自己的电视屏。今年4月28日,总投资20亿美元的中国第一条等离子生产线——虹欧PDP(等离子屏)项目正式在长虹全面开工。明年,中国人制造的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的等离子屏彩电将从绵阳走向世界各地。毫无疑问,长虹的频频动作完全显示了其在平板电视产业大展拳脚的意图。本报记者许皓摄影 谢明刚
新闻分析
平板电视产业需要自主核心技术
记者近日随信息产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在四川长虹、TCL集团等电视生产企业调研时了解到,由于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滞后,所需配套器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造成我国平板电视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下降,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毛利下降——
挥之不去的阴霾
去年以来,日、韩等竞争厂商采取针对性大幅降价策略,产品价格年降幅超过30%,使国内企业亏损加剧。
2006年企业年报显示,以彩电为主营业务的长虹、康佳、海信、厦华和TCL都取得了稳定的盈利,其彩电业务的毛利率则普遍下降。以海信为例,彩电销售收入约105.2亿元,毛利率下跌0.73%,净利润为1.25亿元,而其传统模拟电视业务的净利润超过3亿元。显然,平板电视拖了本土彩电企业经营业绩的后腿。
雪上加霜,2007年以来,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纷纷加大平板电视整机降价力度,同时从上游提高面板供应价格,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本土品牌几乎无力应对,导致在一二级城市市场,本土品牌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核心技术——
必须跨越的难关
目前,以液晶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市场消费的绝对主流。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显示,在我国大中城市,平板电视的销量已经占到70%以上。
“一方面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市场的强大需求,我国平板电视生产企业集体‘濒危’。本土企业要渡过难关,必须真正具有竞争力,当前迫切需要掌握平板显示关键核心组件。”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徐征说。
平板产业——
需要国家的支持
据了解,液晶显示技术和最初产品产生于美国,但在亚洲实现了产业化,目前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的产业中心。三星、LPL(韩国LG与飞利浦合资企业)、友达光电(中国台湾)、奇美(中国台湾)、夏普(日本)等前五家企业的液晶电视屏产量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3%。在玻璃、液晶材料等上游领域,美、日、欧企业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学中的“设立成本”理论认为,由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发展中国家幼稚产业即使有长期动态优势,也可能因为成长的巨大风险不能吸引民间资本获得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市场失效”问题,需要政府支持解决。
信息产业部调研员张春生建议,国家支持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可以采用中央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同时通过资本市场吸引社会投资的模式。“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对技术、材料、设备进行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坚持自主创新,对现有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把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显示面板制造做大做强,拉动上游环节的材料和设备,是我国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张春生说。
据新华社